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实施系列富民增收政策组合拳,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农民持续增收任务仍很艰巨,迫切需要拓宽增收新渠道、挖掘增收新潜力、培育增收新动能,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实现共同富裕。
广西农民收入增长后劲有待提升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三农”工作成效的集中体现。广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收入增速保持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42元、同比增长6.2%,2018—2022年年均增长9.0%。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2%、1%、-1.3%和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23年前三季度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增速高2.2个百分点;2018—2022年年均增速农村比城镇高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8年的2.69∶1缩小到2022年2.28∶1。
但近年来,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其主要原因有:
非农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弱。近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广西农民工就业集中的生活性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经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且广西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22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全国低12.1个百分点,县域产业支撑力弱,吸纳就业空间有限。2022年广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7%、同比下降12.4%、比全国低8%,与全国相差2527元、占总差额93.6%。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滞后。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果蔬、畜禽、水产品等精深加工率不到10%;预制菜加工、物流、消费等全产业链仍不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较慢,设施蔬菜面积仅占总面积5%;农产品电商发展滞后,直播带货等未形成规模应用。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城乡联通的交通网络尚未健全,大型物流龙头企业缺乏,冷库总容量、冷藏车数量仅占全国2%左右,果蔬运输损耗率高达25%—30%,农产品产后价值损失超15%。
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弱。广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9家,仅占全国2.5%、排全国22位,特别是广西果蔬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却无上市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发展滞后,大部分规模小、带动能力低、市场竞争力弱,缺乏懂市场、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
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多数农村土地、农房等资产价值尚未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资源流转、物业出租等低风险、低收益模式为主。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43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仅为2.5%,仍有提升空间。
多渠道推动广西农民增收致富
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扩宽农民增收渠道,聚焦产业促就业,在拓展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上持续发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就业提质扩容行动。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依托县城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平台,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地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健全粤桂劳务协作机制,支持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县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实行定向用工输送。落实兑现车间奖补政策,鼓励就业帮扶车间扩大吸纳就业规模。加大村级道路养护、生态护林员、环卫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建立岗位待遇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在交通、水利、能源、城镇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推广以工代赈。鼓励开展创业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发展“小店经济”“电商经济”,对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支持。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整合政府、企业、产业园区、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培训资源,开展“菜单式”和定岗定向培训。重点在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产业集中度较高、乡村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布局建设一批特色实训基地。
实施农业全链条升级行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招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项目和平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加快建设升级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点及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建设集寄递物流、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县级农产品物流产业园区。打响“桂字号”农业品牌,加快研究制定广西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标准、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鼓励各地组建“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所”农业品牌联合体。实施农业品牌带头人培育计划。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贵港“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户(股民)”农业产业联营体模式。
实施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行动。做强做优设施农业,大力引进国内设施农业领军企业,支持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广西农垦集团等国有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建设,重点打造形成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优先支持工厂化种苗生产、设施种养业基地建设,加快温室大棚标准化改造。做活做新农村电商,支持大型电商平台企业,采取“电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参与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电商平台建设,发展“电商+产地仓+产业园+冷链物流”仓配模式及智慧物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快递网点、农家店等经营主体发展电商末端服务网点。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网红、网络营销师、农民直播销售员。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积极招引广东、山东等地预制菜头部企业来桂投资,支持大型国有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布局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制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构建“桂味”预制菜全产业链体系。
实施农业多功能拓展行动。做优做精乡村休闲产业,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改善住宿、餐饮、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建设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联合大型农业企业、文旅企业等,建设农业主题公园、民俗村、农事生产、研学实践等,创设村级晚会、村级赛事、节庆展会等节目,宣传推介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旅结合精品景点路线。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农业,培育创建一批绿色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绿色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等,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及“微生物+”等生态养殖模式,打造一批粮果蔬茶畜农产品优质原料基地和绿色生态品牌。做特做优森林康养产业,拓展“森林康养+中医药+体育+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将森林康养基地列入职工疗(休)养基地范畴。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以康复医疗为主的森林康养服务纳入医保范畴。
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或成立公司,跨区域成立资产联合运营公司,探索整合利用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水面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农创文旅、康养基地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推进南宁市宾阳县等15个县(市、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就地入市、整治后异地入市、城中村入市、新增建设用地入市等途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农村服务业、公益事业项目。制定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办法,合理确定政府、集体和个人收益分配比例。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探索以共享民宿为代表的“乡村共享创新”模式,鼓励长期外出务工、进城进镇安置和无自主经营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采取出租、入股或托管形式,将闲置资产交由村集体或合作社代管经营。
实施兜底保障扩围提质行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停伐补助、退耕还林补贴、生猪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健全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强化农村居民兜底保障,完善农村居民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调整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农村困难残疾人补贴、城乡居民养老金等标准,提高保障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帮扶,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乡村发展、企业盈利和农民富裕三方共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上一篇:进一步提升司法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