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交流活动举办——
版权,让民间文艺在传承中历久弥新
作者:朱丽娜
历史如浩渺尘烟,民间文艺作品却始终绽放隽永灵秀、悠扬动人的底色,加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中宣部、国家版权局始终高度重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2021年起,先后在内蒙古、江苏、四川、贵州4个省区和山西晋城、黑龙江佳木斯、江苏扬州、安徽黄山、江西抚州、山东潍坊、广东潮州、贵州毕节等8个地市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
2023年8月25日,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交流活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举办,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出席活动并交流了各试点地区是立足自身资源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建设经验,共话如何做好民间文艺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让民间文艺版权资源在流转和产业升级中绽放新的光彩。
深挖特色资源,激发版权保护新动能
民间文艺优秀作品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民间文艺作品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各试点地区纷纷拿出“看家本领”。
精致优美的苏州刺绣、灿若云霞的南京云锦、巧夺天工的扬州漆器和玉雕、惟妙惟肖的无锡惠山泥塑……“技艺奇巧,花式百端”是苏作工艺的灵魂。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李贞强在会上介绍,为了落实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江苏省先从组织周密、深入扎实的调研工作开始,摸底本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发展需求,深入农民画等民间文艺集聚区考察调研,向民间文艺传承人、司法和管理部门、民俗研究群体、社会公众等进行问卷调查,基于翔实调研基础材料,形成研究报告。在广泛听取各方对试点工作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江苏省市两级版权部门精心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14项重点任务以及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内容,遴选了12家先行先试单位和18家试点企业重点推进。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被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列为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省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田瑞华介绍,3年来,在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不断强组织促协同,版权保护合力广泛凝聚。“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推进”,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2023年2月,内蒙古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案例被自治区党委评为改革优秀案例,与文旅厅非遗中心合作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研究,文联、广播电视台纷纷成立民间文艺版权工作站,形成试点工作合力,与此同时,各盟市同步开展民间文艺资源调研工作,为自治区试点提供经验参考,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区积极申报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市级试点,实行“一市一策”深挖试点亮点,与自治区形成联动,实现成果共享。
作为多民族聚集的省份,贵州民间文艺版权资源丰厚。近年来,立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省的特点,贵州先后以“激活价值 注力攻坚”“激活价值 致力振兴”为主题,组织实施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保护工程。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办主任、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耿杰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运用的实践探索中,深刻感受到,随着人口流动规模加大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关于民间文艺的记忆正在逐渐模糊,而版权保护无疑是增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自觉性、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提升民族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贵州积极从作品登记、宣传推广、版权转化3个环节,开展面向全省民族民间文化作品的版权公益服务,创设“贵版鎏金”版权服务品牌,服务全省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产业发展。
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独拥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黄山市也积极探索以保护创建赋能试点,为守正与创新保驾护航。安徽省黄山市委常委、秘书长杨龙介绍,安徽省委宣传部将试点工作纳入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工作要点,牵头成立试点工作指导组,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并安排试点专项补助。黄山市委、市政府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资源力量推进试点工作,成立民间文艺资源普查小组,启动徽州民谣“寻谣计划”,深入挖掘徽文化等民间文艺资源,加大民间文艺作品登记力度,推进《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制定《黄山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发布《徽州民间文艺版权维权指南》,帮助民间文艺企业在最短时间建立版权保护工作体系。完善的版权配套服务也是安徽省进行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亮点之一。
江西抚州历来有“戏剧之乡”的美誉,民间文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抚州依托“三戏四舞”(宜黄戏、广昌孟戏、抚州采茶戏以及南丰跳傩、乐安傩舞、黎川舞白狮、宜黄禾杠舞)等丰富民间文艺资源,锚定民间文艺传承弘扬与转化利用目标,激活民间文艺版权价值,努力打造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的区域范式。江西省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鑫表示,抚州坚持高位推动、整体联动,深入实施“普查民间文艺资源人才”“完善版权保护制度机制”“开展民间文艺全域宣传”“创新版权社会服务形式”4项工程,全力推进研究制定的20项重点任务,起草制定了《抚州市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试行)》《抚州市文艺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抚州市民间文艺版权纠纷行政调解流程》《抚州市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巡回审判点诉讼流程》等一批办法、制度,大力提升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水平,有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试点工作格局。
获批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以来,山东省潍坊市举全市之力积极探索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转化运用新模式,蹚出了一条“协同保护、融合发展、立体传播”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发展途径。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潍坊市各部门协同抓监管,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列入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召开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印发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市场监管、文旅、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协同打击民间文艺领域版权违法犯罪活动。印发《潍坊市工艺美术保护与促进办法》,多部门联合支持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和振兴。实施《潍坊市著作权纠纷“三调一诉”实施办法》,成立版调委,开通版权服务“直通车”,优化民间文艺版权纠纷调解机制。成立全国第一家木版年画保护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会员维权。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广东省潮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蔡成雄在会上也介绍了“潮州经验”。在获批试点之后,潮州出台《潮州市工艺美术保护与促进条例》《潮州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完善潮州民间文艺法律保护体系。建立粤东四市版权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四不两直”暗访督查,实施版权重点案件执法会商工作制度,健全市、县(区)版权纠纷调解机构,建设全国首家地方非遗保护调解中心,畅通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和纠纷调解、侵权举报投诉渠道。
价值流转升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传承并非恪守过去,融合创新才能与时代发展同频,对许多“沉睡”已久的民间文艺版权资源而言,流转和流通是最好的保护,有效的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在会上,多地都介绍了目前在民间文艺版权成果转化,推动民间文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战经验。
四川是人口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各民族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是四川文化创造力影响力的丰厚滋养。四川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开展民间文艺资源普查,建立四川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数据库,全面摸清民间文艺地区分布,了解掌握项目传承人、著作权人和作品版权保护情况,为试点工作开展夯实基础。为将四川省的民间文艺作品“盘活”“盘好”,四川省精心组织民间文艺作品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等国际性版权交易展会,充分利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成都大运会等重点展会和重大赛事在川举办契机,举办民间文艺版权作品展、版权交易会等,加速整合版权创作、生产、传播等全产业链,大力拓展民间文艺衍生品价值转化路径,涌现了一大批版权走出去的典型代表,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版权在保护民间文艺作品权益的同时,还通过推动其在社会中实现资源流转、升华,实现更多元化的社会与商业价值,彰显新时代民族民间文艺发展、文化繁荣的勃勃生机。
版权企业代表对于民间文艺的版权转化带来的变化,感触尤为深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国林赫哲沙陶文化推广有限公司以打造“赫哲文化IP”品牌为创办宗旨,在黑龙江佳木斯成为试点后,总经理国林在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走遍赫乡、遍访族人,探寻赫哲文化的共鸣点、独特性,在赫哲族的文学、艺术、工艺、节庆礼仪之中提炼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提取具备商业价值的图案,整理形成“赫哲文化IP”库,成功打造《赫哲神偶》城市吉祥物IP、“美术作品”赫哲纹案IP、“模型作品”万物有灵IP等,取得版权500余项,版权资产价值达3000万元。
为推动民间文艺走好“精品+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广东潮州以文创产品为抓手,将民间文艺作品进行多元化开发并积极推向市场,开发了创作潮州龙窑创新摆件、潮州铁枝木偶戏半身像、大吴泥塑系列及潮州木雕家装饰品等文创产品。据了解,目前潮州年产潮绣婚纱礼服可达2000多万件,成为全国唯一一座获“中国婚纱礼服名城”荣誉的城市,让潮州民间文艺绽放时代光彩。
发展日益求新,因地制宜走创新之路
数字化发展也成为各地传播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助力民间文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探索从保护与价值转化两个角度,以技术手段、电商多场域协同的能量助力民间文艺产业化发展,重新定义民间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也为传统工艺注入版权经济新价值。
江西抚州依托市融媒体中心技术,建设民间文艺网上交易中心,打造“抚州民间文艺网上集市”,重点打造民间文艺酿造、木雕、篾编网红工作室,加快抚州章紫光文化公司系列民间文艺版权作品市场培育。除此之外,抚州还积极建立民间文艺产业联盟,推动民间文艺工作者与相关企业抱团发展。
山西省晋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侯虎胜介绍,在评为试点地区后,晋城市为准确掌握行业发展现状,精准把握民间文艺发展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晋城市全面梳理了本市的民间文艺品种、类别等基本状况,研究制定民间文艺版权创新、登记奖补办法。依托国家版权保护中心和山西省版权保护中心平台,筹建集作品登记、培训宣传、统计汇总、纠纷调解、业务指导、成果转化、产学研对接等于一体的服务工作站。今年以来,申请版权保护单位和个人明显增多,登记数量是往年的三倍。为保护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成果,晋城市还编辑出版了《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晋城民间面塑》、《晋城民俗》、《晋城工美》等非遗和民间文艺图书30余部,录制各类音(视)频资料81小时,获得版权1800余项,在山西省率先开展民间文艺版权托管业务,为民间文艺企业或个人进行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加大对民间文艺从业者和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真正实现让民间文艺作品更好地“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国新表示,近年来佳木斯积极实施产业升级“赋能”,创新建立“赫哲族文化IP版权设计授权线上平台”,有效解决制造业设计、选品、知识产权、版权维权等问题,正在筹建的同江市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联动园区致力打造赫哲文化版权发展新型产业集群,为创作文创精品“增智”。同江市提取赫哲族(那乃族)独特民族元素,建立图案IP库,制作出“神偶”系列沙陶作品、那乃元素布艺制品,佳木斯市马华赫哲鱼皮文化有限公司融合省博物馆馆藏的铜坐龙、海东青等历史文化元素,设计推出系列鱼皮文创产品,非遗文创精品不断呈现。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星光闪烁。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提到,通过保护版权,不仅提升了民间文艺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让更多农牧民参与其中,更激发了大家创新的热情和逐梦新时代的干劲,为家乡发展凝聚起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力,版权保护给绣工们的创作提供了坚强支撑。“正是得益于版权事业的强有力支撑,蒙古民间文艺作品才能让更多农牧民实现灵活就业,走上富裕路。我们相信,通过版权保护和运用,我们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让蒙古族民间文艺作品走出内蒙古、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白晶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