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发行销售 > 正文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实施版权经营创新工程

  • 时间:2024-07-12
  • 作者:佚名
  • 来源:安徽省版权局
  • 字号:

  

  董润泽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业务部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将出版走出去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来推进实施,立足出版主业着力讲好山西故事。

  聚焦内容建设,推出精品读物

  出版走出去不能盲目地自说自话、自卖自夸,要深入分析目标地区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习惯,将自身主张和受众需求统一起来,从内容角度把握好受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善于把“我们想讲的”与“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生动感人的事例讲清楚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促进理性思考,引发情感共鸣。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立足地域特色,以精品出版战略为引领,聚焦“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积极参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近年来,集团推进实施出版“六大工程”(主题出版引领工程、精品出版争先工程、重点出版强基工程、时代山西聚光工程、三晋文化集群工程、版权经营创新工程),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中国风格、山西特色、形质俱美的出版品牌集群,培育主题读物、人文社科、中医武术、少儿读物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山西特色的图书品牌项目奠定了基础。集团相继推出《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的铿锵誓言》《闪耀世界的中国奇迹》《山西国宝精华》《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游过月亮河》《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等一大批优质外向型出版物,为出版走出去夯实了基础。《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的铿锵誓言》《丝路五道全史》《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两地书》《历史的卷轴——山西古代建筑》等图书实现了多语种输出。山西出版不仅成为山西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主阵地,更努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优化传播路径,增强传播效能

  出版单位优势在策划出版内容,但在渠道拓展、维护上有一定的短板和不足。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借助走出去的各种渠道平台,主动融入,善作善为,增加图书的曝光度,增强图书的宣介力度。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一方面用好出版走出去相关平台组织。集团积极利用传统的国际书展平台如伦敦书展,加强与优质版权代理机构合作,加入中国出版“走出去”联盟、“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合作出版协作机制”等合作组织,参与“中国书架”、“中国书店”、易阅通、掌阅海外版数字传播平台等新兴平台建设。集团积极借助这些渠道平台的力量,实现出版单位联合走出去、抱团走出去,有效提高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规模和效果。另一方面善用出版走出去扶持项目。国家层面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华学术外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扶持项目。集团《传统的未来:印刷文化十二讲》俄语版等项目,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游过月亮河》葡萄牙文、《老土豆》阿拉伯文版等入选丝路书香工程,资金支持有力促进了产品内容质量的提升,大大拓展了走出去渠道。

  开展机制创新,聚合品牌优势

  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要创新机制,把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平台优势、话语优势、品牌优势。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着眼全版权运营,构建了以山西书海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业务中心,以各出版单位的优质内容资源为依托,辐射山西省内优质版权资源的版权产业矩阵。以版权交易运营和版权开发运营为核心,版权全链条一站式运营的服务体系,不仅为挖掘、开发、保护和传承山西省宝贵文化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山西文化走出去起到了关键作用。集团旗下单位希望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等11家单位被评为山西省版权示范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入选山西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希望出版社荣获中国版权协会授予“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交流互鉴

  国际出版合作对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国际出版过程中一是聚焦重大主题,深挖合作潜力。集团组织与海外专家学者的座谈会,交流海外图书馆馆藏与图书市场销售的真实情况,总结版贸工作经验,共同策划推出可读性强、内容鲜活、视角独特的中国主题图书,融入当地主流渠道,进一步丰富中外出版合作领域和形式。二是完善机制运行,确保行稳致远。集团聚焦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深化项目合作带动,坚持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长效沟通研判和会商落实机制,利用国际书展等进一步加强各成员间的人员往来、业务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协作机制在合作内容、运作方式上的深度合作,确保协作机制运行长久。

  来源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文链接:http://ahsbqj.anhuinews.com/bq/202407/t20240712_76855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