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数字出版 > 正文

南宁市邕宁区开展迎"七夕"非遗传承民俗活动

  • 时间:2023-08-26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赛巧迎七夕 妙手传民俗

  ——南宁市邕宁区举办那莲赛巧节传承非遗寄托美好愿望

  

  学生们现场认真制作点米画。 记者 叶子榕 摄

  8月21日,一年一度的非遗传承民俗活动那莲赛巧节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连村那莲街举行。

  那莲赛巧节源于我国传统节日“七夕”(乞巧节)。当地姑娘们都在七夕前夜根据各自专长制作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在临街门口设台展示,乞巧、赛巧。

  当天14时30分,“七姐祈福”仪式正式开始,那莲赛巧节也正式拉开帷幕。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一边载歌载舞,一边挑着小木桶来到孟连村那莲街八尺江畔的社坛码头挑水、赠水,村民、游客纷纷上前沾沾“福气”。仪式结束后,现场还进行了“点米成画”、绣花、编织民族手工艺品展示。其中,在“点米成画”环节,40余名学生同时将手中五颜六色的米粒粘到纸上,不一会儿,一幅幅美丽的点米画便制作完成了。

  “本次赛巧节最大的亮点就是在现场同步开展传承传习活动,通过邕宁区蒲庙镇孟连小学的孩子们现场展示‘点米成画’等技艺,吸引年轻一代爱上这些传统民俗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点米成画”第五代传承人曹文碧表示。2016年,“点米成画”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文碧也频繁走进当地各中小学校及社区,给孩子们传授“点米成画”技艺,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在孟连村那莲古街,“巧女”们早已在家门口的花台上摆好精心制作的“瓜果雕”、绣品、编织品、点米画等手工艺品,一件件作品在“巧女”们的巧手下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为了准备本次赛巧节,心灵手巧的“巧女”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围绕民俗文化、家国情怀等主题,提前1个月设计制作香包、点米画等手工艺品。

  “赛巧节以其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妙的手工技艺,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会顾问苏凯精告诉记者,“在这一天,由邕宁区文化馆和邕宁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评委小组,沿着街道找出制作工艺精巧、风格独特的作品,评选出金、银、铜奖。”

  据悉,今年的赛巧节除了祈福、赛巧和“点米成画”等民俗活动外,还增设了那莲七夕家宴,让游客不仅能够品味独特的非遗盛宴,还能品尝地道的当地美食。近年来,邕宁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的非遗民俗体验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献上一台台丰盛的文化大餐,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命力。(记者 余秋兰 通讯员 杨华 黄晓君)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jr/202308/t20230822_665425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