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必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乡村振兴需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两者能发挥协同效应。广西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此背景下,要聚焦乡村振兴的整体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的现实需要,开展新农科建设,在学生中贯穿知农爱农教育,不断增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以创新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瞄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广西持续深耕本土资源,目前已形成六堡茶、螺蛳粉、罗汉果、茉莉花茶、芒果、大蚝、蚕桑、油茶等“桂字号”农产品品牌。职业教育可通过整合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助推本地“土特产”做大做强,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茶产业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等。根据规划,广西要打造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职业教育可瞄准我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群延伸的产业链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紧跟行业细分发展需要,组建职教专业群,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通过产业学院和专业群建设,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培养多类型人才,让他们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人尽其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人才发展渠道。乡村人才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还包含着多元化复合的特征,包括村“两委”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或生产合作社等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民工群体以及各类农业技术科研、推广人才等。职业教育可通过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衔接,拓宽乡村人才发展路径和渠道。对乡村初、高中毕业未继续升学的青年鼓励他们重视技能学习,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对有继续深造意愿的乡村人才,职业教育可通过与高等教育实现双向对接,让其完成相应学分规定学时,取得规定学习成果后获得高等教育相关认定,激发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良好劲头。针对各类乡村人才需求,为他们提供较为精准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可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打造网络培训平台,使得教育更加灵活便捷。
加强知农爱农教育,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涉农院校每年培养中、高职毕业生超过2万人。上述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涉农院校的毕业生都是我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涉农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依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和核心内容落实到“三全育人”过程。通过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和农村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走进农村、深入农企,让学生在实习实训、生产实践中对农业现代化有初步了解,改变对农业的传统认知,在生产帮扶、产业调研、技术科普等实践活动中提升“知农爱农”的实践能力。涉农院校应围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以及所在区域发展特点,以“新农科”建设为抓手,着力营造“农为邦本”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建立农业文化展馆,宣传校史,在新媒体等平台发布服务“三农”系列活动信息,培育学生“学农爱农”情感,引导他们在择业就业时肩负起“强农兴农”新时代使命。(秦楚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下一篇:增强斗争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