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以调查研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 时间:2023-07-30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大兴调查研究,着力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格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效能。

  聚焦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但调查研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有找准关键,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诸多矛盾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要注重矛盾的主要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提纲挈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掌握工作主动权,开创工作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必须聚焦思政课这一工作重点,通过调查研究,把准问题脉络,找到解决方法思路,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调查研究的核心环节。问题是时代传递出来的声音,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当前高校思政课中面临着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地位和影响,分清其轻重缓急程度,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精准发力,牢牢牵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牛鼻子”。

  聚焦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以调查研究提升成效

  深入调查摸清学生的现实问题和真实学情。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来开展调查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调查研究中,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盼,强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 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围绕讲好思政课,“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来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度考察教学对象的真实学情,准确把脉不同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困惑,加强教学预见性和针对性。摸清学生对于各门课程的兴趣点疑惑点,扎实做好情况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确保学生爱听爱学。

  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建设思政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首先思政课教师的情怀要深,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程度呈正向相关,即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比以往更加注重了解和掌握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状况,开展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反哺课堂的调研驱动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思政课教师唯有清楚认识自身的责任及思政课的特殊性,有意识地将思政课教学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才可能将思政课讲得更加接地气、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聚焦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以调查研究求新解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客观上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作载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运用新媒体平台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已成为沟通民意的新平台,是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互动,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式,使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目前很多高校都很重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新媒体产品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度不够紧密,思政元素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合力欠缺;形式单一,新颖性不够;栏目内容死板,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与网络平台的融合,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方位挖掘思政元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通过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找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善于捕捉热点话题,吸引大学生关注,不断丰富、完善新媒体产品的思想内涵,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以调查研究助力提升思政课教材的鲜活度。思政课教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广泛吸纳最新的理论成果,概括最新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有丰富而生动的事例,能够回答学生自身“成长的烦恼”、回答他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以“活的现实、活的理论”让教材中的内容真正能“入脑入心”。鲜活的教学素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结合思政课教材内容,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收集、挖掘、拓展思政课教学素材,提升思政教育的鲜活度,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廖玉梅 梁晓理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本文系广西高校思政课题“地方高校‘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307/t20230727_664206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