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一文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一种救济式的慈善活动,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尽的职责。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责任无比重大、使命光荣,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胸怀“国之大者”,把人民至上理念融于血脉,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彰显制度正义。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彰显制度的正义。正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文指出,“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通过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进一步通过改进作风做好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如何进一步通过改进作风做好民生工作?《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一文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民生新情况、解决民生新问题,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李广义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下一篇: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