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通过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坚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以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团结精神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历史和事实表明,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优秀文艺作品都能产生凝聚和鼓舞人心的磅礴伟力,激励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流民图》等一批红色文艺经典点燃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辱的战斗激情;改革开放时期,《春天的故事》等优秀文艺作品,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新时代以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等精品力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壮美画卷,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推出更多增强人民团结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聚人心、暖民心、筑同心,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淬炼创作题材,收获灵感;在准确把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弘扬时代主旋律中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反映真情实感,以人民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为目标,不断创新文艺表现形式;始终牢记以人民为评价文艺作品主体,虚心接受人民的意见和批评,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
以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奋斗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激发全体人民昂扬向上、创新创造的奋斗精神。优秀文艺作品蕴含着强大的感召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创新创造创业史,也是彰显党和人民强大奋斗精神的历史。在此进程中涌现出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创新创造的见证者、记录者,更是“精神灯火”的显性呈现。以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的奋斗精神,有助于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以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奋斗精神,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时代风貌。新时代新征程是文艺创作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愈加强烈,对文艺作品的质量、风格、品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热忱讴歌和赞美在民族复兴伟大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中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更加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展现新生活、新风尚,新气象,因此也要求以新的文艺形式作出回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艺内容形式、风格流派和科技手段的创新,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形象、多样的形式展现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的精气神。
以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坚韧精神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增强人民坚韧不拔、自信昂扬的精神。优秀文艺作品具有强大引领力。大型文化类节目《从延安出发》,以青春视角深情回望历史,彰显了深沉的文化自信;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以纪实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宏大的格局,谱写了一段筑梦绿水青山的扶贫故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音乐会版歌剧《张富清》、电影《长津湖》等,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激励着广大人民自信自立自强,共圆复兴梦想。
以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人民坚韧精神,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有筋骨的文艺作品应当饱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浩然正气,激励人民挺起民族和国家的脊梁。有道德的文艺作品应当展现高尚的价值追求,引领人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方面,通过文艺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另一方面,通过文艺作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激发人民向上向善。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应当“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激励。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人民始终充满着深沉的爱,始终彰显文艺的人民性特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充沛、更为强劲的精神力量。(雷金星 作者为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上一篇:为做好援藏工作贡献力量
下一篇:推进新时代文艺服务对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