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创建普惠型养老社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时间:2023-02-17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我国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关系2.8亿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我国目前占主流的居家养老、社会养老、高端社区养老等模式存在着种种不足,无法满足大众养老需求,迫切需要建成规模大、成本低、普惠型养老社区,推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普通老年人也能过上体面、幸福的晚年生活。

  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居家养老,力不从心。我国有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的优良传统。但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4+2+1(或2)结构的家庭,家庭核心成员负担重,难以完全挑起养老重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深入,老龄化不断加重,传统的养儿防老、居家养老模式已无法应对问题。

  社会养老,功能不足。社会养老,俗称养老院养老。目前的社会养老院条件相对较差,几乎没有社区服务功能;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缺少亲情陪伴,甚至缺少行动自由,若不是迫不得已,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住进养老院。

  社区养老,服务人群有限。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当前,我国社区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以高端社区养老模式为主,规模较小,成本较高,中低收入群体被挡在高端养老地产的门槛之外,服务人群极少。

  大众化的养老产品不应该是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必须是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日用品”。创建普惠型养老社区,满足人民对幸福安康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迫切需要,是民心所向。

  首先,普惠型养老社区规模要大、成本要低。通过规模效应和优惠政策,建设有长期使用权的养老社区(房产),大幅度降低成本;严格限制入住资格,确保养老房产是用来养老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之,要致力于创建大多数老年人群体消费得起的养老社区。

  其次,普惠型养老社区适老基础设施要完善。把老少户住宅(二代居)、老人专用住宅、养老公寓等镶嵌在普通住宅中;实现居家出行无障碍;社区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适康养、适学习、适生活、适健身、适娱乐、适交际的大型社区,让老年人过上充实的晚年生活。

  再次,要注重高科技赋能,用先进科技服务养老社区。引入5G技术、全息技术、AR技术等高科技应用场景和绿色环保技术,提供智能穿戴、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管理、远程监护、远程聊天、远程陪伴等功能,满足养老需要,让老年人过上丰富多彩的幸福晚年生活。

  (甘德富 作者为贵港市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贵港市委会主委)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302/t20230214_655823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