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落地见效,筑牢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昭通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契机,搭建平台,在组织领导、工作开展、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融合,不断深化“扫黄打非”进基层成果,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机融合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占领基层宣传思想阵地,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在基层的落实,抵御有害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侵蚀,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文化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是统筹资源,搭建平台,强化基层阵地作用。昭通市“扫黄打非”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密切协作。昭通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举报奖励制度,基层站点基本做到“八有一见”即有方案、有机构、有制度、有场所、有档案、有人抓、有保障、有成果、见长效。先后制定下发了《昭通市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昭通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昭通市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融合的通知》等文件,将“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综治工作站等宣传思想阵地有机整合,基本形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一地多用,管理人员一职多责、一专多能的基层格局,有效维护基层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是丰富载体,抓实活动,强化宣传教育作用。立足于创新工作模式,发挥教育服务功能,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10+N”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讲给群众听”、组建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开展“扫黄打非”进村社、进楼栋、进院坝、进学校等活动,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着力打造“扫黄打非”宣传“连心桥”,使“扫黄打非”宣传工作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人人知晓,为全市“扫黄打非”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结合全民阅读、“扫黄打非·护苗”等专项行动,通过线上阅读打卡、知识问答,线下派发“绿书签”、开设护苗课堂、设立护苗书架等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地为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营造文明干净的社会环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党内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现有的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活动等平台,把“扫黄打非”的工作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当中,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落地见效。比如鲁甸县检察系统组建暖阳宣讲团巡回宣讲、永善县举行“扫黄打非”进基层文艺演出、威信县邀请老红军讲扎西故事等方式,让“扫黄打非”相关知识深入千家万户,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宣传就开展到哪里。
三是干部引导、群众参与,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扫黄打非”基层队伍建设,把党员干部、文化站工作人员等发展为“扫黄打非”兼职队伍,把村社群众、学生发展为“扫黄打非”志愿者,结合“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队伍职能,建立“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结合业务工作,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对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宣讲“扫黄打非”工作,实现二者有效结合,提升志愿队伍服务能力,真正使“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有效发挥信息员、网格员、联络员的作用,推动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比如鲁甸县砚池街道、彝良县发界街道办事处等易地搬迁点,探索建立了“扫黄打非工作站+联络站+网格+楼栋长”四级网格管理模式,组建由党政干部、民警、学生组成的“扫黄打非”巡查队伍,对辖区内文化市场实行24小时无盲区监管;昭阳区虹桥社区结合“爱心超市”积分管理制度,群众参与和提供“扫黄打非”线索的在其积分台账给于相应积分,统一在“爱心超市”兑换奖励物品,充分激发、发动全民参与。
二、工作成效
2020年以来,昭通市结合“扫黄打非”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发放宣传资料23万余份、“扫黄打非”进校园倡议书2万余份、“绿书签”5万余张,“扫黄打非”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志愿者们利用4.23世界读书日、赶集天、安全生产月等时间开展宣传活动200余次;在“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开展文明实践、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全民阅读、文明城市创建等各类活动1500余场次,惠及群众数十万人;“扫黄打非”进层站点发现上报“扫黄打非”线索20余条,其中13条经核查后立案查处。通过将“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融合发展,初步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就建在哪里,文明实践和“扫黄打非”工作就延伸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