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 时间:2022-12-09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被称为“世界最大客家梯田”的江西上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达62梯层,前不久,在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200多年来,当地人民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修建修缮梯田灌溉系统。漫山遍坡的梯田由无数灌溉水系网连接,每块梯田即是一个小蓄水池,也是一个保土床,防止了水土流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完善的灌溉工程典范。至今,上堡梯田自流灌溉体系的工程形式和布局仍然完整保存,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我国是农业大国,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创造了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这些无一不凝聚着先民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实施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和认定工作,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事业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我国拥有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成功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更好地挖掘传统农业价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繁荣。现实中,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大多仍然以服务农业生产、维系生态平衡等鲜活的方式存在着。如果不能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双效统一,保护农业遗产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由此,保护和传承好农业文化遗产,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就要在发展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应大力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走出书斋、走出田野,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和水平,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特色经济发展、旅游文化品牌创建、乡村文化与乡村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更多更大成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打造种植养殖产业链,强化加工增值链,增加农业旅游收入链,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演进、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真正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产业功能和经济价值,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动力。

  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应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民族、文化、生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文旅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生态涵养、品牌影响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乡村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为促进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传承好农业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加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长久地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多因)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212/t20221201_652255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