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实施4个专项计划,打通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部署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专利产业化促进企业成长、密集型产业强链增效、服务助推专利转化等4个专项计划和15项具体措施。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湖南高校和科研机构向中小企业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增长20%以上,专利产品备案2500件以上,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2%以上,全省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400亿元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两年累计实现100亿元以上,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数量600家以上。一项项目标任务,为三湘大地打通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描绘了更清晰的图景。
“《实施方案》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的专门安排,对湖南加快建设‘三个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意义重大。”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峰强调。
畅通渠道,唤醒“沉睡”专利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专利研发的引领者,也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实施方案》提出,聚焦高校和科研机构激发新活力,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专项计划。具体包括强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做优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增量、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运营能力等4项任务。
“近年来,湖南一直在积极推动高校专利的转化运用,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平台建设、树立转化导向等方面着手发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取得了较好成绩。”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兰勇介绍,2023年全省高校专利转让1034次、许可634次,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约9亿元。
今年4月25日,湖南完成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共盘点2023年底前授权的存量专利4.1585万件。“由此,我们初步构建了专利转化资源库,并坚持‘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工作思路,将存量专利按产业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开展线上线下推广,促成供需对接,盘活存量专利,促进转化落地。”吴峰说。
针对《实施方案》提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落实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相关法规政策,形成以专利转化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斌表示,近三年,湖南省级层面陆续颁布了20余项与科技成果转化紧密相关的政策,建立了多层次的成果转化政策支撑体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大股权、分红激励力度,提升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热情。
“下一步,湖南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支持力度,优化激励机制,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周斌说。
多措并举,促进企业成长
专利产业化是企业运用专利制度增强创新能力、赢得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方案》提出,聚焦企业注入新动力,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企业成长专项计划。具体包括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专利培育体系、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措施。
“湖南正重点培育一批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全省已有近400家中小企业申报样板企业培育。”吴峰介绍了建立中小企业专利培育体系的进展,接下来,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将联合有关部门遴选推荐,集中优质资源进行服务对接,同时引导企业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推动专利在产品端、产业端转化见效。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倪东海介绍,围绕专利产业化助力中小企业成长,湖南将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技术升级迭代,形成专利密集型产品;落实奖励支持政策;加强国家级、省级、企业级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需求库;深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对接”“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积极培育具有专利技术特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此外,围绕实施密集型产业强链增效专项计划、服务助推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加强专利导航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区域专利转化和竞争优势;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培育运营机构和人才,营造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保护环境,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合作交流等任务。
吴峰表示,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将做好宣传发动,营造转化运用良好氛围;细化落实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完善工作体系,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价等工作,确保《实施方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记者李倩通讯员周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