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运营体系建设处处长陈明媛
4月30日,五一劳动节前一天。接近晚上10点,在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运营体系建设处处长陈明媛熄灭了办公室的灯,忙到这个时间点下班,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工作总是繁忙且充满挑战,但她始终脚踏实地、全情投入。就在几天前,她收到了一个惊喜——一枚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其转化运用工作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希望在各级领导带领下,与同事一道,认真落实局党组决策部署,让更多创新成果更好地实现价值,贡献于产业。”陈明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工作25年的她,一直深耕于知识产权管理一线,亲身参与并见证了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在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期间,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一组数据:截至4月24日,全国已有17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了91.4万件专利的盘点,其中发明专利63.6万件,超过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六成。这背后,凝聚着陈明媛和同事们的勤劳和汗水。
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等创新成果转化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是一个巨大挑战。为此,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她深知责任重大。在局党组部署和司领导带领下,她和同事们通过开展座谈调研、制定政策、搭建平台、现场推进,组织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当时几乎每周都有一次会议或者活动,大家都是连轴转,就是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快速推进、深入开展。”陈明媛告诉记者,现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家底已经基本摸清,正在进入从“盘点”到“盘活”的转段,促进更多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
推进专利产业化,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落实需要经历从无到有的历程。对此,陈明媛认为,一定要多研究、多分析、多思考,在实干中勇于创新。“我们通过分析研判让数据会‘说话’,通过工作创新让政策能落地。”
提到在工作中创新,陈明媛对于参与的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印象深刻。2021年6月1日,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增加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据此,专利权人自愿声明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任何人依照声明的价格和标准支付费用即可便捷获得专利实施许可。这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为保障制度落地,陈明媛所在的业务处室参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发布实施。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在我国属于一项全新的制度,我们要边实践边探索,需要根据当前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国实际的政策措施。”陈明媛告诉记者,其中具有很多难点,比如针对专利开放许可中专利的估值问题,她和同事们就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形成了《专利评估指引》推荐性国家标准和《专利开放许可使用费估算指引》。
这些工作促进了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底,22个专利开放许可试点省份3200多个专利权人共计5.9万余件专利参与试点,匹配推送至11万多家中小企业,达成许可超过1.7万项,其中“一对多”许可占比超四成,有效提升了许可效率。
在陈明媛眼中,知识产权既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也能够为企业雪中送炭。她和同事们针对企业需求,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工作,盘活知识产权资源,为企业突破发展前景输送“活水”。在陈明媛和同事们的共同推动下,2022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印发通知,面向餐饮、文旅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商标质押助力重点行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共计提供专项融资75亿元。
工作25年来,陈明媛先后牵头起草或者参与制定政策文件100余件、国家标准10余项,主持或者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多项。
“知识产权工作的作用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创新,服务于产业。此次获奖要感谢运用促进司这个创新奋斗的集体,也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陈明媛说,未来,她将和同事一道,以创造、创新、创业的热情,推动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用勤奋和汗水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精彩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记者吴珂)
陈明媛(左三)和同事们进行业务探讨。(吴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