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任务就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为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着力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见成效。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在全面系统、深学悟透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与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不竭动力,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在宣传宣讲上强导向、谋创新。搭建多元平台、丰富内容载体、创新工作方法,用讲故事的方式、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讲,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握青少年理论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开展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宣传教育,更好地带动和影响青年人。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推动广西日报理论版、《当代广西》理论栏目、广西广播电视台《凡事说理》《说事论理》等栏目提质增效,打造“报、台、网、微、端、屏”全媒体联动、融合发力、多元传播的宣传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研究阐释上提质量、重转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的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坚持“四下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发挥优势重点学科作用,打造民族学、边疆经济学、面向东盟区域国别研究等优势特色学科,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编纂《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坚强理论支撑。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人、一家亲主旋律,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讲好新时代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的故事。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扎实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方面的新气象新成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办好广西农民画精品展、“乡风文明在广西”文明实践情景杂技剧、百部党史电影展等文化文艺作品巡展巡演。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用好用活百色起义、湘江战役等红色资源,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提质升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党员干部群众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引领,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活动,打造一批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基层宣讲品牌。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宣传,增进各民族的情感联系和心灵共鸣。深入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专题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广西三月三”等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办好“2024中国文学盛典·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之夜”、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等活动,加强民族音舞诗画《这边唱来那边和》等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和宣传展示,齐心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华彩乐章。
讲好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的故事。深入开展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宣传,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民营企业进边疆”“百企入边”和兴边富民特色产业发展,挖掘边疆民族地区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的典型经验。深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国旗工程”,常态化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国旗工程边境故事”巡访活动。大力培育“广西故事讲述官”,打造“洋网红”工作室,增强传播广西文化故事的亲和力。建好用好中国—东盟(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巩固提升全媒体国际传播矩阵,切实提升海外发声能力。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有效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和错误思潮侵蚀,筑牢祖国南疆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我们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和行为习惯,不断推动社会文明风尚向上向善。
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接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用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创建,引导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共识、赓续精神血脉。大力选树宣传“八桂楷模”“黄文秀式第一书记”“最美”系列人物,让各族人民学有榜样、干有方向、行有示范。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引导人们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方法,引导各族人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引,巩固提升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中心(所、站)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注重价值引领,深入开展“童心向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提升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组织开展“00后话百年”宣传教育活动,实施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全过程,增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用先进技术提升内容品质、改善受众体验。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创作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净化网络空间。拓展网络道德建设新空间,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志愿和网络公益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网络文明环境,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增量。
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立足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火热实践,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艺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发掘广西丰富的歌圩文化、铜鼓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挖掘整理瓦氏夫人率兵抗倭、灵渠、花山岩画、海上丝绸之路等广西各族人民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鲜活历史,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加快推进灵渠、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侗族村寨·三江侗族村寨等申遗工作,传承保护铜鼓、壮锦、风雨桥等文化瑰宝。加强对广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廊桥的修复保护。强化民歌、地方戏曲、民族工艺、民俗等创新表达、体验,打响“壮美广西·多彩非遗”品牌。加强对史前文化、骆越文化、铜鼓文化、“那”文化、岭南文化和历史名人研究阐释,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更多广西元素。
培育发展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突出数字化赋能,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智能化转型,构建数字化文旅新业态,把广西丰富文旅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办好“广西三月三”“桂林艺术节”等特色品牌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与一、二产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科技企业和产业园区。优化提升“一键游广西”智慧文旅平台,完善广西文旅一体化平台的功能、数据,推动实现全区文旅数据共享共通。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建设一批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景区和街区,打造一批特色文旅IP和网红打卡点,推出更多“爆款”“出圈”旅游宣传产品。提升“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文旅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
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用好广西艺术基金,抓好抗战文化主题和灵渠题材电视剧等作品创作,推出更多富有历史底蕴、充满时代气息、散发泥土芬芳、展现桂风壮韵的精品力作,打响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和“刘三姐歌谣”等特色品牌,持续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攀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扩大发行文化惠民卡,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打造“走读广西”“山水阅读”等一批全民阅读品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切实提升各族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下一篇:推动民族文化在传承融合中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