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以下简称“便利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的专属策略,也是广西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的时代使命。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龙年“新春第一会”吹响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号角之后,全区各地各部门亮出了“开年即开干”的信心和决心,相继晒出落实落细中央部署的“施工图”“任务书”。建设便利地是一项常建常新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跳出文件,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精准锚定2024年建设开局目标,处理好长远与当下、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着力打造“一沿一旗舰”“一市一领先”“一链一引领”“一平台一品牌”的便利集成标杆,逐步形成由局部突破、部分领先到系统集成、全面引领的新气象。
锚定边海江优势叠加——
打造“一沿一旗舰”跨境流通便利集成标杆
沿海、沿江、沿边(“三沿”)是广西最大的开放优势,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三联”)是广西最便利的跨境支撑。当前,广西依托面向东盟的边海江门户优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以全类型口岸为支点,全力构建“以点连线、三向拓展、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目前,广西已成为东盟特色产品进出口的品牌要道,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货物从广西口岸进出。这为广西在2024年形成便利集成标杆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挖掘沿边优势,打造中国—东盟跨境陆路流通最便利标杆。推进中越公路口岸强基提质,加快建设弄怀—谷楠货运专用通道、岩应—板空通道,加速建设友谊关—友谊、浦寨—新清、龙邦—茶岭通道中越智慧口岸,打造中国—东盟边境口岸便利化智能化自动化货运通关样板。深化中越铁路互联互通,推进南宁—凭祥—同登—河内、芒街—下龙—海防标准轨铁路建设项目。提档升级中国—东盟(崇左)进出口货物集散分拨中心、中国—东盟(凭祥)水果城、中国东盟(百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密中越中欧联程班列,推动南宁至越南北部园对园、企对企、生产线对生产线货物24小时内运抵,打造内外联动的跨境流通便利新标杆。
挖掘沿海优势,打造中国—东盟海铁联运便利集成标杆。加快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高等级进港航道、铁路、泊位、码头建设,完善仓储、转运、集装箱办理站等设施配套,重点加快危化品码头、堆场与查验设施建设,提升海铁联运硬便利支撑。同步建设国家战略性资源能源进口基地、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与期现结合交易基地,提增货源供应便利。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提质工程,加强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陆海新通道省区合作,与船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第二、三港区。建立集拼货机制,探索对优质认证组货人在金融、舱位、仓储等方面资源获取便利倾斜,打造品牌型海铁联运要道。
挖掘沿江优势,打造江海铁、水公联运便利集成标杆。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公水铁、江海铁联运升级,提升内河口岸基础设施水平,培育加密柳州港、梧州港、贵港口岸至港澳地区水运航线,升级内河口岸监管和查验设施,加快内河口岸与公路、铁路物流体系对接,集成开放窗口与战略腹地的各类便利。高标准建设平陆运河,科学谋划平陆运河经济带,加快内河港、口岸、园区配套建设,研究服务平陆运河便利集成的口岸设立、运行等相关政策,把新运河建成新要道,集成新便利、形成新标杆。
锚定问题与差距导向——
打造“一链一引领”产业承接便利集成标杆
坚持主动布局和开放发展相结合,找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拐点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点,以园区为载体,实施承接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便利“消差”行动,快速树立“一链(园区)一引领”的跨域跨境产业协作便利集成标杆。
集成新制造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承接便利。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特色,挖掘广西港口、口岸优势,用足RCEP等国际经贸协定,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发展风口,锁定增量区域与细分领域,实施产业转移承接与产业转型升级便利提质工程,支持构建“链主+链长”便利服务体系,全力承接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广西可选择临港产业园作为先行突破区,强化政策协同、产业配套、关地协作攻坚,集成产业链配套便利、进出口便利、政策享惠便利,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跨境联动的智造便利集成标杆。
集成产贸融合特色产业链升级便利。围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东盟特色产品加工、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五条产业链,锁定经广西口岸出口且货值排名较前的潜力商品,开发跨境合作及便利化新空间。一方面,启动“口岸+特色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便利提升计划,沿“长三角/珠三角—广西—东盟”跨境供应链布局“两国双(多)园”,建立市场化便利服务动态更新机制,构建便利配套、便捷协作、互利共赢的微循环,形成点对点、结对子式便利化新形态。另一方面,集成产品与服务迭代与更新便利。支持企业敏锐洞悉市场变化,以新创意、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模式高效迭代,延伸产业链、延长附加值,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便利集”。
集成特色跨境服务产业链企业运营便利。立足广西自贸试验区特色跨境服务业,以中国—东盟合作区口岸便利服务能力提升为引领,高质量建设跨境贸易、金融、物流、旅游、数字创意的集散地。重点以沿边产业园为节点,布局一批“口岸+生产性服务”项目,推动加工、物流、仓储、快递、旅游、外(边)贸企业的业态协作,推动跨境电商直购、保税网购业务等便利尽快落地。吸引跨境贸易、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旅游、跨境人力资源服务等双循环市场经营主体进驻,形成资源集约、共享合作的特色跨境服务便利圈。
锚定区域特色融合——
打造“一市一领先”便利集成标杆
极点带动、极核突破,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落地生根的不二选择。市域主题式便利集成决定“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整合的破局点。各市应融合区域特色与长板,聚焦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找准切入点,按照轻重缓急,把一个个碎片化的“小便利”串珠成链,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动真格、齐发力,全力在便利地标杆建设上形成市域突破性领先标识。
深耕“一市一主题”的“两地”便利协同。全区14个地市应准确把握“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的内涵与要求,以建成最便利承接跨域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目标,以融合互促为主线,谋划战略腹地与便利地(简称“两地”)一体化新蓝图。各市可立足本地资源、平台、政策、商缘优势,紧扣大湾区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锁定打造重要战略腹地切入点,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新布局,切实构建起与便利地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绿色经济腹地、蓝色经济腹地、数字经济腹地与传统产业腹地建设,通过对标大湾区的园区“市场化再造”,集成粤桂重点领域合作便利与跨区域产业平台共建便利,不断形成“一市一主题”的“两地”融合发展标杆群。
形成“一市一特色”的跨境跨域便利集成示范。用足用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特别优惠政策,主攻“沿边临港+首府”极核,全力将合作区打造成跨境跨域产业协作便利高地。锁定广西双向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节点,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以超常规的便利化改革、以“赛跑赶超”的加速度、以“跳起摸高”的配套标准,全力建设境外产业便利回流的蓄水池、服务国内企业便利融通东盟的中转地、串联中国与东盟两大终端的中间品产贸融合便利地。支持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七片区所在市着力从项目承接便利、产业配套便利、平台共建便利、跨境服务便利、贸易投资便利、政策兑现便利等维度推进软便利改革,打造“一市一领先”便利集成示范。
打造“一市一先行”新质生产力发展便利综合体。鼓励各市围绕“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产业创新,重塑跨域协同创新便利服务体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以“科创+产业”便利融合为抓手,实施科技“尖峰”行动,打造一批科技成果便利转化平台、人才便利共享平台。深化与大湾区、长三角等地的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孵化机构合作,重点在利益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与市场共享上探索新路径。聚焦2—3年可取得突破的项目,分批布局、协同攻关,打造集资金、人员、技术、场景等配置于一体的便利综合体。
锚定模式与制度创新——
打造“一平台一品牌”跨境服务便利集成标杆
开放平台既承载着制度型开放的使命,也积淀了广西深耕东盟的先行效应。建设便利地,最终要落到平台链接便利集成、跨境服务便利集成上来。这需要广西锐意创新、先行先试,创新打造品牌型跨境服务便利平台。
锚定数字赋能新模式,打造“云链天下”的跨境服务便利共创品牌。支持东博会、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各类国家涉桂开放平台主动融入“数化万物”的浪潮,把数智赋能确立为转型升级的新基座,常态化运行“云上东博会”、建设跨境数据服务试验区、优化电商生态、集聚智能服务业态,加速打造覆盖平台建设、运营、维护、增值服务全环节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打造市场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无缝联动、用户价值在线的便利共创品牌。
锚定模式创新热点,打造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共进品牌。围绕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用足用精用活相关金融规则,开展跨境金融服务业态创新与模式创新。统筹用足用好区内现有授信额度,提升物流企业、外贸企业融资便利度,提升金融服务便利贡献率。聚焦跨境金融信息服务、人民币计价结算、债券融资,探索推动大宗商品进出口、电子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人民币交易、投资、避险产品,助力“走出去”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等,打造供应链金融便利服务品牌。
锚定制度创新,打造制度型开放“压力测试”共振品牌。支持各类涉桂开放平台率先集成落实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经贸规则,主动在标准、规则、商事等方面为国家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行政策。围绕贸易、运输、投资、资金、人员往来等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等开放平台进行适配性改革,把“卡脖子”制度清单转化为开放“压力测试”任务清单,先行建设RCEP合作示范项目集聚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支持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越制度型开放动态对标试点区,争取数据跨境流动、经济技术协作、知识产权等软性任务在广西先行先试,构建特色领域制度型开放的新生态。(曹玉娟)
上一篇: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
下一篇: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