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建设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文化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力推动新时代数字文化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切实回应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数字空间交互诉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大力提升数字化时代党的领导能力。提升数字化时代党的领导力,是确保数字文化建设不走偏、不变样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数字党建引领数字文化建设,注重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切实为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发挥党委、政府治理主导性与企业创新发展主体性相结合,促进网络空间有序健康发展,引导广大网民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共同推进数字文化创新发展,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三是健全网络诚信体系。强化公民道德文化素质,推进数字伦理与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坚决严惩造假、传播谣言、不文明直播等网络空间违法行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四是注重提升党员干部数字素养。坚持把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范围,优化党性教育内容形式,积极开展线上培训,强化党员干部数字思维,掌握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加快运用数字化手段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助力提高工作效率。
扩大数字文化供给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数字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数字技术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一是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传统文化设施升级优化,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文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产业服务消费线上线下相融合,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支持拓宽文创服务市场。鼓励数字文化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产品供给端与服务端进行数字赋能,强化公众差异化定位,提升产业创新力,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打造线上云演等数字文化产品丰富用户体验,生产更多受欢迎有流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扩大公共文化资源数据的开放共享。鼓励数字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进行跨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整合,拓宽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场景与渠道。四是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均衡化发展。加大力度推动公共数字优质资源延伸辐射到山区、农村、乡镇等地,同时强化农村地区居民数字文化教育,提升个人数字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提升数字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数字技术是数字文化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助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推动数字技术迭代更新。通过强化科技投入、推动项目孵化、完善成果转化和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构建数字文化创新生态新局面,利用新型数字技术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快速引导融入数字文化产品中。二是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把握文化科技发展趋势,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丰富文化科技产业形态,进一步拓展文化科技发展新模式新载体。三是推动数字文化软硬件协调发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数据驱动的文化研究、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文化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四是加快推进各类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数字生活和产品中,切实有效地提升数字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增强数字文化软实力和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
搭建网络文明互鉴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要用好数字技术,搭建完善“请进来”“走出去”的网络空间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助力广西对外宣传,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提供强大支持。一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加强中外文化创新交流,以数字化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广西文化品牌。加强社交媒体宣传,用好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微动漫、微电影等新媒体手段展现广西文化。二是注重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充分开展数字化传播,优化网络文化交流、对话模式,开展学术研讨、知识分享和媒体合作,建立多样化、数字化网络共享平台,推动数字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三是主动融入数字文化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各类数字文化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确保数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划举办电子竞技、短视频大赛等各类数字文化活动,为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四是积极主动践行责任担当。注重发挥数字文化产业相关各方积极性,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强对数字技术追踪,促进各方良性互动,推动完善数字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数字空间积极健康、多元包容的新型伙伴关系,促进数字文化共同繁荣。(耿俊茂 姚继昆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