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广西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部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三个共同愿景”之首强力推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叮嘱:“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新时代的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必须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引领,着力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使新时代壮美广西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亮丽风景。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民族团结、人心凝聚的强大纽带。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中的营养,贡献更多广西文化元素,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认真做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推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发挥各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理论研究阵地作用,不断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研究和阐释力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做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等通用教材的推广工作。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夯实交往交流交融基础。
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体系。优化宣传内容,发挥讲师团、党校教师等专家学者作用,加大宣讲力度。通过新闻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营造等方式,让理论“春风化雨”、宣讲“声入人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实物、实景、实事,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注入灵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八桂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升级糖、铝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打造更多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科技自立自强新路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持续扩大对内开放,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新布局,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物流网络。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聚焦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向服务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拓展,主动作为、加快发展。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解决好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乡村振兴协调并举,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长期以来,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必须推动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坚持“共”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融”的理念,促进各民族在空间共聚、文化共享、经济共融、社会共治、心理共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念、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常态化开展“村超”“村晚”等群众性交流活动,通过体育赛事等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依托网格化管理做好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讲好瓦氏夫人抗倭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大力弘扬黄大年、黄文秀等先进模范精神。加强"同心文化载体"建设,办好“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活动,持续提升“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广西有戏”“刘三姐歌谣”等文化品牌影响力。
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是广西的魅力体现,同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用好自然资源,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加快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实施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特色农业,打造螺蛳粉等“桂味”美食品牌,吸引八方来客到广西旅游观光、安居乐业。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奋力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八桂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田更沃、湖更美、海更碧,“秀甲天下,壮美广西”的品牌形象更加突出。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消费,提升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全体社会成员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广西是边境地区,边疆安宁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住守牢守好祖国“南大门”,推进新时代守边固边兴边,打造美丽幸福边疆。
用健全的法律制度确保各族公民同等参与各项事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以“双语普法”“山歌普法”“圩日普法”“文艺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确保国家法治统一和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依法保障各族群众享受平等权利、履行平等义务。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法规体系。
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抵御外来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入侵,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与东盟各国携手前行、亲诚惠容,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持续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传统医药论坛、视听周、音乐周、戏剧周、电影文化周等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足球友谊赛、中国—越南国际边关“春龙节”等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
【杨军 作者为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推进广西‘五个家园’建设研究”(23FMZ028)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做好意识形态“立心”“立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