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践行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突破63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55项应用示范项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下称大连化物所)践行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融入其组织实施的“变革性清洁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下称能源先导专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中,支撑和保障重大成果的产出、示范及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大连化物所科技合作处副处长杜伟介绍,在组织实施能源先导专项的过程中,大连化物所全面实行知识产权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仅建立了专利管理数据库,在各个环节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水平,促进知识产权管理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建立了预警方案,持续跟踪应用技术研发进展,定期对新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分析,及时对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规避举措和解决方案。
规范化的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体系推动项目全过程管理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实践运行和验证,大连化物所围绕能源先导专项撰写专利导航分析报告30余项,建立洁净能源、精细化工、氢能、储能、煤制乙醇技术的专利专题数据库5个,并打造了具有专利检索分析、咨询、培训、研究和专题数据库等多项功能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助力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能源先导专项的产业化应用,带动投资1800多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球最大50万吨/年煤制乙醇项目和全球首套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已相继投产,煤制乙醇技术大规模工业生产时代已开启。”杜伟说。
得益于专利数据平台和专题数据库的支撑,大连化物所围绕能源先导专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提交专利申请1700余件。在此之中,煤气制乙醇项目获得海外发明专利授权53件,并通过签订专利技术许可合同转让技术10套,其中2套落地海外。不仅如此,大连化物所还牵头或参与起草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22项,围绕新一代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培育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已在国内外应用于40余项示范项目,电解液全球市场占有率超80%,推动电解液技术及产品在欧洲实现推广应用,有效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
亮眼的成绩背后,知识产权专员的力量不容忽视。杜伟介绍,在项目设立之初,知识产权专员便协助项目负责人开展项目知识产权方案的规划和论证;在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专员会整合内外部服务资源,全程参与项目知识产权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知识产权专员还会根据项目进度,在专利检索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判成果的创造性水平,分级、分层设计专利撰写,并制定核心技术“专利群”战略,围绕重大产出培育高价值专利,加快知识产权布局。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近年来,大连化物所积极推进院所两级知识产权专员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经过多年的摸索,大连化物所不断夯实知识产权专员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具有研究所专业领域特色的院所两级知识产权专员队伍,为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正是由于这些专业人才的助力,大连化物所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工作有了坚实保障。“其中不少专员都已经成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在团队专利转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杜伟说。
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杜伟介绍,下一步,大连化物所将继续深化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实践,总结管理模式和实操方法,并在职称评定和职级晋升方面积极探索,打通知识产权专员晋升通道,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此促进知识产权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创新和转化运营,争取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黄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