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这里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在知识产权的助力下不断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的篇章中写下生动注脚。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地方行活动,介绍三地积极推动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构建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首善示范区、先行区,助力京津冀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有关工作举措和进展成效。
央地联动加快协同发展
京津冀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为深入推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在央地联动之下,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制度架构不断完善,发展合力不断汇聚。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京津冀三地政府签订《关于知识产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会商议定书》,促进创新要素在京津冀自由合理流动,推动三地共建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首善示范区、先行区;支持开展地方知识产权立法实践探索,京津冀三地均完成知识产权综合立法;推动跨地区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和资源共享,指导三地建立共享技术调查官信息库。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利企便民公共服务网络是强化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19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2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28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支持雄安新区申报筹建TISC,为三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创新主体提供150种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序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强中关村科学城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打造区域知识产权国际高水平人才高地,支持北京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试点建设,支持清华大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学院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硕士。同时,加强对区域内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推动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被侵权损失保险在雄安新区落地。
要素流动促进高效运用
在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要素流动释放出协同发展的不竭动能。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京津冀三地纳入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省份,指导三地深入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三地在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鹊桥”,实现5300余项专利开放许可数据在三地共享。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介绍,北京引导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财富资本管理集团等北京服务机构落户天津,推动三地转移转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建设的过程中,北京开展13场三地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活动。此外,北京还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政策解读会等10余场相关培训,惠及三地千余家企业。
河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彦军介绍,一方面,三地联合举办京津冀高校知识产权联盟大会、河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用发展大会,促进高校专利资源转化运用;另一方面,河北持续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专利转化燕赵行”等特色活动,促进京津专利技术在河北转化1139次,河北专利技术在京津转化793次。
织密网络优化营商环境
为织密协同保护“京津冀一张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去年4月,雄安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获批成立。雄安新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局局长牛爱国介绍,当地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以逐步健全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支撑雄安新区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
天津市在支撑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天津市先后建成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天津巡回评审庭,支持设立8个商标受理窗口,促进创新主体维护合法权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天津市引领带动发展的试点示范典型不断涌现,滨海新区成功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市共培育出金元宝滨海农产品交易市场等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吴挺说。
此外,三地携手推进京津冀产业协作一体化,加快落实《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聚焦三地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在重点产业和企业服务等方面,合力提升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服务满意度。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京津冀三地在知识产权道路上携手同行,正朝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迈开全新步伐。(记者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