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统筹资源保护利用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为生态文明强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坚持底线约束、规划引领,坚持节约优先、高效利用,坚持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协同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强区建设,切实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为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基础支撑。
坚持底线约束、规划引领,打造绿色国土空间
底线思维是一种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思想方法,也是立足最坏处、把握主动的工作方法。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水、空气、海洋等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要把先天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后天的发展优势,必须强化底线约束和规划引领,打造绿色国土空间,筑牢壮美广西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
加强底线约束,牢守生态保护红线。我区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4万平方公里,占陆海总面积的20.74%,其中桂西桂北生态屏障区红线占50%,全区生态保护红线聚集度和完整性大幅提升。红线就是底线,也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要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全面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管控,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扎实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源头治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要全面推深做实耕地保护田长制,充分发挥全区约2.8万名各级田长、15万余名网格员的作用,广泛利用“田长巡”App常态化开展巡田工作,持续探索推广“多长合一”“一巡多查”等行之有效、切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切实从源头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我区耕地保护红线。
加强空间管控,巩固生态安全格局。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我区已在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中构建“一屏六区一廊”、衔接“一片海”的生态安全格局,划定27个关键生态区和16条河流生态廊道,将30个县划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守牢生态强区建设安全底线。
坚持节约优先、高效利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素。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尤其要从自然资源高效率利用抓起,统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努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小的生态损害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
在土地资源利用上,要建立多部门的节约集约用地协调联动机制,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要下活土地资源精准高效配置“先手棋”,以建设用地指标调控为杠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加快启动混合产业用地供给试点,推动工业与仓储、研发、配套商服、办公等混合布局、融合发展,促进土地综合效益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矿产资源利用上,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矿业开发全过程,想方设法减少和消除“三废”排放,稳步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过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我区目前已建成绿色矿山465座,其中72.8%为大中型矿山,全区绿色矿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要在节约优先战略指引下,全面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页岩气、金、铜、锂、钴、镍、地热、铀等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推动绿色矿业转型升级。
在海洋资源利用上,要科学组织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推进海洋强区建设。近年来,我区坚持严格管控围填海,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7.15%,高于国家要求2.15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连续11年居全国前三。我们要切实加强海洋资源的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探索推进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切实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整体保护、系统治理,推动生态价值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广西属沿海、沿江、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生态系统具有跨江、跨海、跨国界等特点。边境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固有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守护好八桂大地的蓝天碧水净土。
落实整体保护,推进一体修复。要从系统和全局角度出发,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决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蓝色海湾”海洋生态修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建设,深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积极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健全制度机制,发挥聚合效应。当前,我区已建立“山水工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等政策文件,向社会资本释放一系列政策红利。要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为生态保护和有效监管提供制度支撑。以重大工程建设为引领,统筹各类资金集中投入生态修复领域,充分发挥资源力量的聚合效应,努力形成生态保护修复互促共进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协调机制和保障体系,强化政策协同,借助社会团体和媒体等力量,激发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内生动力。
拓宽实践路径,推动“两山”转化。近年来,我区在7个市、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先后成功推荐2个案例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发布两批共23个全区典型案例,探索形成了生态资源指标交易、生态治理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和生态保护补偿4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有效发挥了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依托广西优质的生态资源本底,围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持续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西力量。(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