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为我国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过程中,地方具备故事生动鲜活、文化各具特色、信息产能丰沛等优势,有助于让中国故事更加生动、精彩,让中国声音更加响亮、动听,让中国形象更加真实、立体。我们应积极挖掘地方特色和优势,讲好地方故事,助力奏强中国之音。
地方开展国际传播具备特色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地方开展国际传播应当认清优势和不足,充分挖掘和用好本地题材资源、传播资源,积极参与国际传播,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作出贡献。地方在做好国际传播上具备多重优势:
故事生动鲜活。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许多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以及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举措,都来自基层一线。地方的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离基层最近,更易于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鲜活素材。把这些素材经过挖掘和整理,采用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方式和呈现形式,形成适合对外传播的传播产品,更容易受到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认同。
文化各具特色。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国外受众对中国的饮食文化、节庆民俗、歌舞艺术、服饰礼仪、建筑风格等比较感兴趣。深耕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国际传播价值,深化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信息产能丰沛。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地方媒体普遍掌握了新兴媒体传播手段,不仅能够熟练运用文字讲故事,还善于通过漫画、长图、短视频、H5等手段呈现,生产多形态、多样化的传播产品,给予受众不同信息体验。同时,地方媒体长期扎根地方深耕细作,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素材。丰沛的信息产能,为地方参与推进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基础条件。
深挖传播资源助力国际传播“出圈”
地方发挥特色和优势开展国际传播,有助于让中国声音从“单声道”变成“多声道、立体声”,从“独唱”“小组唱”变成“大合唱”。地方推进国际传播,应深入挖掘和包装传播题材。近年来,柳州市宣传部门和媒体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工业产品、生态、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从细微处入手,策划新鲜选题,多角度展示中国形象、奏强中国好声音,取得一定的成效。
依托特色美食,策划传播话题。美食是人类共同的爱好,也是无声的“世界语言”,各地都有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是国际传播的重要题材。目前,柳州螺蛳粉已成功“出圈”成为美食界的“顶流”网红,2022年共有18亿袋螺蛳粉从柳州销往世界。在境外形成销量规模的柳州螺蛳粉,本身就是到“胃”的国际传播。借助螺蛳粉的“网红”属性,柳州认真挖掘故事和内涵,并利用各类平台广泛传播,使之成为“有味道的中国名片”。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评选中,柳州案例《广西柳州以螺蛳粉为载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探索与启示》获表彰。2022年5月,柳州市推出的中英文短视频《粉红天下——一碗中国米粉的逆袭》,获得境内外近200个网页转载,收获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借助名企名品,搭建传播平台。广西拥有柳工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一批知名工业企业以及一批知名品牌,这些是重要的传播资源。例如柳州企业在巴西、波兰、印度尼西亚等国拥有制造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2022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上大放异彩。借此优势,柳州积极推进“名企外宣”,借助知名企业驻外机构等各方资源,通过“网红”工业产品、参与工程建设等途径,推动城市形象、广西形象、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借助境外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柳州市于今年3月推出的海外社交媒体双语直播《新加坡小哥带你探访新能源汽车之都》,1个多小时里就获得境内外近20万人次在线观看。
用好环境资源,讲好生态故事。环保是关系着全人类永续发展、备受世界关注的话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广西在这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工业城市柳州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这正是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展示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很好切入点。柳州市以此题材推出中英文短视频《一条中国河流“破圈”记》,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获第三届广西对外传播奖二等奖。
挖掘民族风情,展示特色文化。广西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风情浓郁,壮族山歌、瑶族舞蹈、苗族节日、侗族鼓楼等备受境外媒体关注,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播。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拍摄的上千张图片通过国家级通讯社播发后,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传播。
扬优势补短板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柳州开展国际传播的实践表明,通过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题材、对内整合平台、对外融通渠道,地方在助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方面可以做出许多独特的贡献。
挖掘地方特色题材。如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早已突破了媒介、地域的界限。只要话题具有足够的感染力,就可以引起广泛传播、引发广泛共鸣,甚至形成国际影响。因此,挖掘并经营好特色传播题材,即便是在地方媒体首发的报道,也可能实现全网、全球传播的效果。通过找好选题、设置议题、制造话题,推动形成舆论热点,是地方开展国际传播最便捷、最经济的路径。这就需要地方深入挖掘、系统梳理、科学分析地方特色传播题材,建立媒资素材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有效把握传播时机。
对内整合传播平台。万物皆媒、万物为媒,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传播已不再拘泥于某种特定形态,美食、工业品、建筑物等也是重要的传播载体。在实践中,地方应积极梳理和整合自身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平台,服务于国际传播。传播资源和平台包括“走出去”的企业、“卖出去”的产品,也包括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商贸洽谈等。地方在参与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挖掘整合、充分用好用活这些资源,构建大外宣格局。
对外融通拓展渠道。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生产和传播,虽说“内容为王”仍是颠扑不破的传播铁律,但也面临着“渠道为霸”的挑战。尤其是在国际传播中,渠道决定“声量”。地方参与国际传播,应突破自身缺乏传播平台的掣肘,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比如,多向中央主流媒体外宣平台提供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好故事,通过外宣旗舰媒体,展示地方形象;积累丰富的传播素材,以贴近国外受众的话语、逻辑和形式,推出高质量融媒体产品,主动向外媒推送,借力打通国际传播链条。(李斌 作者为柳州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