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入心入行

  • 时间:2023-08-26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全面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全社会成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引导社会成员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价值维度的全方位战略目标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生态向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容的应有之义,美丽中国亦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生态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对象不再是置身事外的看客,也不是评头论足的旁观者,而是要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流中,为了自身的生存质量和美丽中国目标去实践生态理念,建设生态中国。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对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将加深对新发展理念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理解认识,学会用生态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充盈生态观的因子,从而实现由自在到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养成。

  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当前,就学校层面而言,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与教育效果的不对称、各群体生态文明意识与素养水平的不均衡、各学段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不衔接、生态文明教育区域特色内容不凸显等。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系统规划好各学段的教育内容重点,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坚持系统观念,将生态文明基础研究、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等统筹设计,一体化推进。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在具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每个学段的开展侧重点应做到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即围绕生态文明教育的总体目标,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在小学阶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侧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让学生在体验自然界的多彩奇妙中认识到地球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中学阶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侧重学生的“知识习得”,如让学生在知识的讲授和感知中了解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大学阶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侧重学生的“责任使命”,如让学生在学习碳达峰碳中和意义后知晓自身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教师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一环,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思维方式等直接关系着教育成效。因此,要在数量、质量两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根据各学段的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切实配齐生态文明教育队伍。再者要尽快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深刻理解和掌握,能结合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哲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在社会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课程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和行为能力教育,从生活点滴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教育大众选择低碳环保出行方式时,可以结合鼓励选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为切入点。生态文明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分内事”,也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从制度供给、基础设施、基地平台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将生态文明教育在“落地”中见效。如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已经开展了三批次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命名授牌,通过实践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要进一步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载体,融合运用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以喜闻乐见、轻松愉悦的方式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如以情景剧、微电影、案例解读等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临场感体验、零距离交流、交互性共情,吸引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参与到“互联网+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中,提升自我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搭建多样化生动性的教育平台,如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党员教育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生态认知学习、生态探究能力培养以及生态研学体系构建,发挥教育基地的教育辐射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学生等关键群体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核心素养。教育平台要体现广西特色,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将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全景式展现,让受教育者在“游山逛水”“赏心悦目”中知晓享有的生态权利和应尽的生态义务。积极开展群众性、公益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制定和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市民公约和乡规民约,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张雷 作者为桂林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308/t20230824_665616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