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为壮美广西建设汇众智集群策建良言

  • 时间:2023-08-05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原标题:

  为壮美广西建设汇众智集群策建良言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特点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广西社会科学界聚焦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批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储备性的高质量成果,不断推动智库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广西第1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从2254项参评成果中评选出获奖成果389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115项,三等奖254项。获奖成果全面展示了近年广西社科界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精神,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繁荣发展具有中国气派、广西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涉及学科领域众多,学科“桂味”特色明显,充分体现了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广西篇章的生动写照和缩影。

  坚持“两个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近年来,广西社科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战略任务为重要聚焦点、出发点和着力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取得新成就。如获得一等奖的著作《哲学创新与时代变奏》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建构开拓了理论创新的空间,为仍处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推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倡导运用历史思维、形成跨学科视野、拥有中国理论自信、服务人民所需,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学术情怀与学术使命。该书的多个阶段性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载。

  坚持问题导向,助力高质量发展。获奖成果中,获国家领导人批示7项,省部级领导批示61项;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用51项,厅级单位采用48项。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广西社科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同解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我国国情和广西实际,以着力解决广西问题的责任担当,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振兴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献务实之策,建睿智之言,谋创新之举,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探索高水平治理模式、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作出了积极贡献。

  心系“国之大者”,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获奖成果中,涉及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安全以及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果共60多项,这些成果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具有时代特色、饱含人民情怀、富有实践依据,体现了社科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如获得二等奖的研究报告《广西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报告》梳理凝练出广西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贫帮扶的有益经验。报告全面系统核验并创建广西城市困难职工的最新详细档案,数据指标信息超过131万条,填补了广西城镇脱贫攻坚的数据空白。成果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获全国总工会采纳并在全国推广。

  立足广西实际,“桂味”醇厚浓郁。获奖成果中,一批涉及东盟研究、向海经济、兴边富民等领域的成果脱颖而出,体现了广西优势学科的强劲实力。一批聚焦广西生动实践,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逻辑和规律的把握上,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广西的成功做法、典型经验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如获二等奖的著作《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报告(2013—2018)》分析总结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设成效,提炼形成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十大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涵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边贸金融、农村金融等各个领域。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被自治区系列文件采纳,并转化为各大金融机构总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事项内容,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支撑。

  多领域厚积薄发,助推“三大体系”健康发展。近年来,广西社科界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遵循,潜心研究,努力进取,积极开拓,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跨学科研究、交叉融合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势;成果主体性、原创性进一步增强,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各领域精品力作在国内产生良好反响,助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获一等奖的语言学论文《语言与国家治理研究》提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治理之路,尤其是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语言经济学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体系和内容。成果核心内容获国家领导人批示,被相关国家部委采用;两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民族学学科主线鲜明,创新发展。近两年,广西的民族学学科建设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展开,并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凸显优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学理支撑。该学科获奖成果聚焦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民族与民族发展,根植于现实生活,致力于服务社会,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如获二等奖的论文《从民族交融到共同富裕:广西米粉多重叙事的意义诠释》从米粉的历史叙事中发现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饮食文化注脚,从饮食文化路径解读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民族叙事。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民族报》、国家民委公众号等全文转载。

  青年学者勇于担当,成为社科研究主力军。从获奖者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下青年学者195人,占49.5%,青年人获奖比例较往年有所提高。青年学者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西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也展现出广西社科研究后继有人、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的可喜局面。(记者 陈韶烽)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308/t20230803_664564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