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旅游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子体系,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旅游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创新体系的主力军,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参与中国特色旅游学“三大体系”构建。
坚持统筹推进,构建中国特色旅游学“三大体系”,发挥支撑作用
旅游学要发挥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作用,应从中国特色旅游学中破题,在构建中国特色旅游学“三大体系”上下功夫。
学科体系是“三大体系”的基础,是学术创新的根本依托,同时也是话语创新的重要载体;学术体系是工具、是方法,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与支撑;话语体系是形式与出口,是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立场、中国价值的战略载体。旅游学科“三大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彼此交融、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旅游学知识体系之中。它的构建是一个战略性与根本性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科发展的广度、高度、深度,而且关系到学科发展的能力、水平、质量。
应遵循新时期学科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旅游学的学科定位,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统筹推进,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界与业界联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旅游学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作用,助推文旅融合,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中国特色旅游学学科体系,彰显中国气派
旅游学在新时代的坐标中,不仅是关系产业体系壮大的问题,也是关系旅游学学科体系发展和创新的问题,更是关系人民幸福事业繁荣的问题。因此,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新时代扎根中国、面向世界,包容、开放、多元的旅游学学科体系。
一是要守正。守正就是要针对旅游学基础理论体系薄弱、知识体系原创性不足等问题,加强对中国旅游学学科发展史乃至旅行史的回顾和总结,传承中华民族所创造和积累的优秀成果,从上下五千年的伟大实践中总结、提炼中国特色旅游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传承发展中汲取力量,提高旅游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学科方向。
二是要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生活,旅游学科的发展要密切关注行业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动态,回应人民对新生活、新问题和新热点的关注,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需求来创新发展,从大科学视野下的学科交叉融合,来建构自身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知识体系,不断推进分支学科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做强做精中国特色旅游学科。
坚持自信自立,构建中国特色旅游学学术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旅游学学术体系的自信自立,一方面要立足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以实践逻辑和价值理性为支撑,从中提炼学术方向,总结“旅游扶贫”“红色旅游”“全域旅游”等最为鲜活的中国经验;另一方面要注重中国本土研究成果的概念化与理论化,关注中国实践,总结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智慧。尤其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思想体系中获取灵感、吸收养分,传承中国基因,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旅游内涵的再挖掘、再传承与再建构。如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旅游富民、休闲健康、生态文明等新需求,探索“传统文化与旅游”“‘双碳’战略与旅游”“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旅游”“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旅游”等中国特色议题。
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科建设者要扎根田野调查、投身行业实践,提炼本土旅游理论,同时借鉴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中国的旅游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中国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旅游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这方面,毛泽东的《实践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维借鉴与案例范本。
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本土化是旅游学研究的生命之源,撇开本土化来谈中国旅游学学术创新是无本之木。既要注重本土旅游学研究成果的概念化与理论化,也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构建旅游学学术共同体,为解决国际旅游学学术难题提供中国智慧。
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中国特色旅游学话语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近年来,我国旅游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话语权还不够强。在国际上,中国旅游的声音还不够响亮。因此,要加强中国与世界旅游学学科、学术的交流合作、互动对话,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旅游学话语体系,促进中国特色旅游学话语的国际传播和认同。尤其要坚持两个统一: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旅游发展实践中,提炼特色概念、总结特色理论、发掘典型模式,构建反映中国特色、面向国际社会的旅游学学术话语。要坚定理论自信,积极贡献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理论、旅游学主张、旅游学方案、旅游学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坚持时代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主题与旋律,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价值与使命,中国特色旅游学话语体系要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现阶段,我们需要在“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合作、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美好中国主题形象塑造等重大命题上,借助数字化新媒体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系统谋划、整体发力,提供反映中国实践、体现中国价值的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有着天然联系。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重塑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新格局。在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和旅游要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亟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旅游学“三大体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李丰生 作者为南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下一篇:为壮美广西建设汇众智集群策建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