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我省科研人员荣获4项奖项,其中1项主持完成、3项参与。
云南大学张喜光、侯先光、马晓娅、丛培允、刘煜等研究人员主持完成的“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昆明物理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超精密三维显微测量技术与仪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西南林业大学参与完成的“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节肢动物是一类演化最为成功、广布地球各生态系的后生动物,其起源与早期演化历来被视为重大基础科学命题。”“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项目第一完成人、云南大学教授张喜光介绍,多年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团队通过开展野外剖面调研、采集上万枚标本、分析成吨样品微体化石,获得大量重要原始数据,并基于多学科交叉及显微CT等精密检测,系统研究了中国南方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在探索节肢动物早期辐射演化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历经15年深入研究,研究团队首次确认了冠群甲壳动物生存于寒武纪早期及上肢出现的演化意义,证实了增节生长发育的祖先特征。首次揭示了寒武纪泛节肢动物的特异保存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精细解剖构造,开拓了神经古生物学的前沿研究。综述总结了澄江生物群的系统古生物学,首次发现早期节肢动物具有的复杂集群行为,论证了“寒武纪大爆发”时期节肢动物在复杂海洋生态系中的优势。截至目前,研究团队共发表60余篇(部)论文与专著,原创性研究成果曾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得到国内外学者普遍引用,部分被收入教材和科普书刊。
云南大学刘煜研究员表示,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同时也是古生物王国。过去,研究人员只能从化石表面提取信息,研究也只能基于外部观察开展,随着显微CT、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先进技术的引入,研究人员可清楚地观察动物隐藏在化石里的三维结构,完整提取化石的内部信息。此次的全新发现改变了对一些先驱节肢动物类群形体组构以及早期演化模式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