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数字出版 > 正文

怒江:我们的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片 是这样做出来的——以傈僳语译制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为例

  • 时间:2023-06-1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云南省新闻出版(版权)局
  • 字号:

  17180字台词,18个主要角色和50多个其他角色,全体工作人员参与译制……从前期准备、翻译、配音、到后期、审片、修改、报送参赛,怒江傈僳语译制片《我的父亲焦裕禄》总共耗时24天,最终获得了2023年度云南省“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少数民族语译制片类)”一等奖,代表云南省参加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声音技术研讨会暨2023年“声音制作优秀作品交流”活动。

  

  为什么选择《我的父亲焦裕禄》?

  做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首先要从选片开始。

  “是否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具有宣传教育意义?”“是否贴近百姓生活?”是选择影片的重要标准。在寻找适合影片的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导、专家以及退休的老演员共同观看可供选择的电影,大家一致认为,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从不同角度地展现出焦裕禄朴素的生活,又从生活的点滴中凝聚起了焦裕禄信仰的不凡:身体力行教诲儿女,无私奉献亲民爱民。不论时代更迭,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永远璀璨生辉,极具价值。

  考虑将这部译制作品选送参赛,影片角色“是否符合在职配音人员的结构情况”,或者说,是否能够在当下的人员结构中呈现最佳的译制效果也十分关键。怒江11名配音演员一起观看影片,导演按照剧情、人物特征以及配音演员的声音条件来提出角色分配建议,在大家讨论决定后最终确定,确保每一个角色都得到最优配置。

  抓住情感特点 与角色共情

  那段时间,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成为了大家的共同话题。中心多次组织剧本围读,每个演员都反复观看影片好几次,在翻译剧本台词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原片的理解,为了达到最佳的配音效果,演员们总是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人物,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在细节上精心打磨、潜心准备。

  

  录音棚里,在导演和录音师的指导下,配音演员们认真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在焦裕禄带着妻儿回家探望母亲,一家子热热闹闹贴对联、院坝玩耍时,电影中每个人脸上的洋溢的幸福感染了大家,配音演员也会跟着欢声笑语;在焦裕禄病情发作控制不住时,为焦裕禄配音的成永杰同志入戏太深,眼泪止不住地流;在焦裕禄与妻子表白来世还要娶她当媳妇给她过好日子,妻子哭着重复说愿意时,为焦裕禄妻子配音的汉桂花哭到哽咽无法言语久久不能释怀,录音师、导演以及在旁边的其他演员都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就是这样无数个瞬间造就了一部有品质的民族语影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民族语电影工作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译制完成少数民族语影片480余部。怒江传媒中心以傈僳语为主要译制语种,兼顾译制一定数量的独龙语、怒语、普米语、白语等语种影片,深受全州各少数民族群众欢迎。由怒江制作的优秀民族语译制电影曾荣获“腾龙奖”“骏马奖”“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等奖项,在全国、全省和地州市级获得表彰。下一步,怒江传媒中心将继续加强译制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民语译制片供给质量,保障好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丰秀花)


原文链接:http://www.ynsxwcbj.gov.cn/html/2023/dianyinggongzuo_0614/52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