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流程 > 正文

百色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驻村第一书记群像

  • 时间:2023-05-12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宜将青春化凯歌

  ——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驻村第一书记群像

  跑遍全村了解民情村情,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狠抓党建整顿作风……在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凌云县沙里瑶族乡的驻村第一书记们有抬头无路的迷茫,也有柳暗花明的曙光,有披星戴月的坚守,也有准备收队的遗憾……他们的故事正在凌云的各个村屯里不断上演。

  跑遍全村的“泥腿子书记”

  杨金儒是凌云县委组织部派驻沙里瑶族乡龙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个头不高、身材微胖,是同行眼里的“泥腿子书记”。

  驻村一年多来,杨金儒跑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曾有群众以玩笑的口吻形容他:“小杨站在村口望,家家都有‘丈母娘’。”大家都很清楚,这是在瑶乡获得的最高礼遇。当善良的瑶族阿婆把来客当成女儿女婿一样看待时,他们就是把来客当成了自家人。

  龙华村地形特殊,半土半石。近年来,由于交通不便,加之群众外出务工偏多,导致土地撂荒严重。如何激活这片沉睡的土地?杨金儒利用院坝会、庭院会等方式了解群众在产业发展的困难及诉求。采取群众“点单”,书记“派单”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生产道路、生产便桥、标准大蚕房等项目,解决了群众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为了提升群众生产发展的内生动力,杨金儒培育了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垒土造地”发展桑园面积2500亩,桑农人均增收约1万元,近3年村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打造了“撂荒土地又逢春”的成功样板。

  来了“高富帅”多了“读书郎”

  “大学生42名,研究生1名,这是以前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谈到村里的教育,沙里瑶族乡弄谷村党支部书记莫金贵如数家珍。弄谷村地处大石山区,曾经落后的教育理念就像一把枷锁困住祖祖辈辈的发展。

  “抽旱烟、遛画眉,坐在墙角晒太阳。”初来乍到,看到群众慵懒的生活习惯,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派驻弄谷村第一书记韦加勤眉头紧锁。“瑶寨要发展,教育必先行。”韦加勤暗下决心。他把教育提质增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切入点,按照“志智双扶”理念,因地制宜制定教育发展“导航图”。弄谷小学是一所纯瑶族学生的学校,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韦加勤先后联系爱心企业捐助了6万余元用来解决学校学生营养早餐、购买多媒体设备等问题。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韦加勤多次邀请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到学校开展“爱心大讲堂”“六一慰问”等活动。通过捐赠教学设备、书包文具、开展心理辅导以及举办文体赛事等方式,给大山的孩子带来关爱和温暖。联合后援单位多批次组织“走出大山、走向大海”亲子携手游学活动,带家长和学生到南宁进企业、进科技馆、进大学等,帮助家长和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斗志。此外,韦加勤还创新举办“书记夜话”“瑶乡夜校”等活动,用接地气的方式向群众灌输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群众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搭建学子登高梯,引领群众发家致富,挂帅出征谋振兴。这是韦加勤对“高富帅”的最美诠释。

  引领群众奋斗的“拼命三郎”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工作推动困难重重……过去的弄丁村曾被扣上“后进村”的帽子。如何啃下这个“硬骨头”?

  支部强不强,全靠“头雁”带。弄丁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麒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工作思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和带领村“两委”成员拔高标准开展工作。“只有握指成拳,才能凝聚合力。”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其坤说,跟着黄书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大家战斗力更强了。

  做给群众看,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在弄丁村,经常有一支支身穿红马甲的队伍活跃在村头寨尾。黄麒结合村情实际,先后成立了“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理论宣讲”“纠纷调处”党员突击队。“哪里有需要,就把党旗插在哪里。”黄麒说,围绕阶段性工作重心,把党员的工作力量下沉到田间地头,下沉到村头寨尾,引领群众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如今,沙里瑶族乡涌现出一批像杨金儒、韦加勤、黄麒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能带富、会服务、善治理,在乡村大舞台上肯干、能干、巧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牙宏威)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bhr/202305/t20230506_659927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