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指示论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一流,坚持惠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北京市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18项绩效任务,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
一、坚持党建引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落实局党组及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清单,持续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高效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7件。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考核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认真抓好问题整改,严格防控廉政风险。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按月开展日常舆情监测和重要专项工作舆情监测,无舆情问题发生。
二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针对突发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封控人员防疫措施及生活保障,统筹安排值班值守和居家办公,保持工作不断线。选派5批40名干部下沉社区参加一线防疫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二、激励创新创造,持续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知识产权量质齐升。1-11月,全市专利授权量187884件,同比增长5.63%;全市商标注册量36.5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6.1件,稳居全国第一。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北京地区共获奖165项,其中金奖9项,银奖24项,均稳居全国首位。
二是工作成效突出。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突出,获督查激励。在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北京市成绩优秀。2021年我局绩效考评成绩优秀。
三、完善政策机制,不断增强全市合力
一是发挥合力效能。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面向未来十五年描绘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蓝图,推动颁布《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筑牢新时期知识产权首善之区法制根基。与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完善协作机制,与市中医局联合发布《北京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夯基行动计划》,与市司法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是注重区域联动。在5个区开展“一区一特色”专项工程。海淀区、朝阳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丰台区、石景山区、大兴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5项任务有序落地,签订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开展京津冀地区海外纠纷监测,与河北互认海外维权专家,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RECP协定中的知识产权规则”等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培训12期。
四、加强保护力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开展多元保护。高质量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工作,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试点验收中评定为优秀。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专项行动,办理国家知识产权局转办商标恶意注册案件线索7批。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无资质代理行为专项执法检查。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验收。指导16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纠纷,调解成功率60%。
二是聚焦重大活动。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市级横向协作、市区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获国家奖励。服贸会实现知识产权纠纷投诉“零记录”。
五、深化创新改革,加大先行先试力度
一是统筹“两区”建设知识产权专项工作。2021年“两区”建设成效评价结果为A级。2022年,顺利完成牵头任务5项。推动出台《“两区”建设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已有29项任务已完成或有阶段性成果。中关村科学城获评首批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完成我市第二个知识产权对外许可转让安全审查事项。首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先行裁驳、另行请求”审理模式,入选北京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优秀案例。在“两区”建设两周年主题活动中,“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两项政策获评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三个案例获评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二是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对标国际先进做法,学习国内先进城市经验,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做法”,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以世行评价为引领,统筹推进营商创新试点及优化营商环境5.0改革25项任务落实落地。自2022年5月30日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正式对外提供北京市知识产权担保信息查询服务,为全国实现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信息的统一查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
六、提高运用效益,充分支撑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工作,截至11月底,已支持135家市场主体。启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出台试点工作方案,征集到开放许可专利超千件。首创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典型案例,筛选并推送654家企业。2022年首次推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法律费用保险试点,为7家企业提供海外险保费补。支持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挥作用,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2期“中技所-中关村担保-长江-2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培育。积极推进优势单位培育,开展“护航工程”,2022年北京市新认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483家、示范单位146家。2022年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0家、示范企业18家。加强对北京市产业(行业)知识产权联盟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制定联盟备案办法,推动联盟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建设绿色能源化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七、全力助企纾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深化“一网通办”,持续推进“就近办”“掌上办”和“同事同标”,实现专利权质押登记业务告知承诺制。扩大专利预审服务领域,新增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生物信息学等领域55个专利预审服务分类号。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得快速授权的专利同比增长49%,平均授权周期73天,远低于我国平均专利审查周期。
二是提供精准服务。以精细化管理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12345派单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为100%,制定并发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完善“1+17+N”多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新设7家工作站,体系建设成效被纳入“2022年科技体制改革案例”。探索开展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出台实施《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
八、扩大开放合作,用心讲好北京故事
一是深化交流合作。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举办“知识产权加速全球绿色发展”专题活动,指导企业申报WIPO首届全球奖、欧洲发明人奖,推进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设和WIPO GREEN项目实施。依托服贸会平台举办“工业设计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举办第25届京台科技论坛知识产权论坛、京港洽谈会知识产权专题活动。加强海牙体系宣传和推广,推动小米等企业在海牙体系生效当日通过该途径提交20余件外观设计申请。持续推进建设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一带一路”首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建设。
二是讲好北京故事。通过《北京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账号等宣传知识产权发展成效。在“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围绕“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新征程”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2021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案例,举办“北京知识产权专家云讲堂”等各类宣传活动121场。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编写出版《漫话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