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意见征求 > 正文

柳斌杰:巩固农家书屋 助力乡村振兴

  • 时间:2022-12-09
  • 作者:佚名
  • 来源:贵州省新闻出版局
  •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全民阅读是全民的活动,重点难点在乡村,怎么使农民有书读、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当时我国农村普遍没有文化设施,缺书少报没电视是普遍现象,要让村民到县、市图书馆借书、读书那是不现实的。经过在西部地区调研,各地反映农村致富最需要的就是读书看报看电视。于是,从2004年开始在甘肃、贵州等省试办农家书屋,30平方米房子、20个阅读座位、1500册图书、30种党报党刊、一台电视机加50张农业科学技术类光盘,这就是最初的配备。试点非常成功,接着就在全国推开,山东、江苏等省份参与后,农家书屋的规模、水平就大大提高。在当时财政部、农业部的支持下,农家书屋作为全民阅读的基础配套工程,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几年时间内,以政府支持、公办民助、社会参与、自建自管、服务基层的方式,动员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12亿册图书和几百万种音像读物、数字产品送到了我国的乡村和边疆地区。在建设农家书屋工程的同时,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还与民政部合作建设社区书屋,与全国总工会合作建设职工书屋,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合作推进“军营书屋”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做到了基层书屋全覆盖,创造了世界群众读书史上的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出版商协会,都在其网站介绍了中国经验,推动人类这一重要议程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文化自信的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立法上保障了全民阅读和农家书屋在文化建设上的基础地位,从政策上给予全民阅读和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从工作上建立了长期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内在机制,从社会方面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和广泛共识,使农家书屋这个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在脱贫攻坚、抗疫斗争、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几年国家表彰的基层文化服务先进单位中,都有一大批的农家书屋光荣上榜,就证明了农家书屋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一、巩固成果、总结经验,完善和发展农家书屋这个主流思想文化阵地

  中国最大的特色是农村广阔、农民众多。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农村农民问题,党的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和引导亿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从土地改革、合作化到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再到改革开放40年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这可以看出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因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依然是解决农村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际也是指的农村农民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农村现代化呢?

  当然有许多问题要解决,科学技术、基础建设、城乡差别、乡村治理、生态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关键的是人的精神力量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育和提升,因为中国城乡最大的差距是读书上的差距,读书多读书好的人都进了城。为什么“家有大学生,三代都脱贫”“在乡是只虫,进城变成龙”“能人进支部,全村都致富”,就是科学文化知识变成了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现代化——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懂科学、能干事的新一代农民。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读书学习,而农家书屋建设就是把图书送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在阅读中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长知识长才干,提高共同致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所以,受到了农村农民的欢迎。

  农家书屋工程已经建设和使用十几年了,在农村区划调整、扶贫搬迁、机构改革的大变化中巩固下来59万个,覆盖了全国有建制的行政村,使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增长20倍,党报党刊保障供给,电子阅读装置和品种数量也更加丰富,基本解决了农民读书看报看视频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在中宣部推动下,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省区市党委政府支持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向四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实现了抓重点、补短板,实施了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采用了对口帮扶建平台、知识脱贫用平台等新举措,使农家书屋得到了巩固提高和持续发展,发挥着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的特殊功能,支持了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和农村文化建设。这些经验应当好好总结,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党文化惠民的根本思想,保障了农民有书读有报看的基本权益。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抓得实、留得住、管得好的农村文化阵地。按照中宣部文件的说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覆盖乡村最广、下沉幅度最深、建设时间最快、参建部门最多、农民受益最大的服务农村的全国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应当继续在领导、政策、资金、资源、人力方面有更多投入,在完善资源配置、运行体制、管理制度、服务能力、共享共用等多个环节上创新机制,及时解决新的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新困难,使之与时俱进,持续发展,成为农村坚强的先进思想文化传播阵地,农村儿童成长的精神殿堂。我们应当通过农家书屋继承和弘扬几千年留下的中国书香传统,让广大农村儿童和在乡农民用读书改变自己、用知识创造人生,用文化振兴乡村。

  二、拓展功能、创新服务,增加农家书屋的永久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家书屋工程也进入了新时代,在建设中发展,在使用中提高,服务功能和发展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从这些年推出的经验和案例来看,农家书屋不仅解决了农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村儿童和农民的阅读需要,支持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而且成了开展农村思想教育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平台。例如,不少地方的农家书屋开展了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的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党的创新理论的专题读书活动,建党百年和党史主题阅读,革命故事和红色阅读等活动,把基层的思想教育落实到了农家书屋的平台上,成了农村牢固的有形的思想文化阵地。

  在普及科学知识和学习实用技术方面,农家书屋的活动更有优势。不少农家书屋加强了科技普及阅读,针对本地农业特色和致富技术的需求,加大了种植、养殖、备耕、化肥、农药、防灾、农机使用类实用技术书籍的供给,帮助农民开辟致富路、一起奔小康。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农家书屋在科学防疫、健康知识传播上始终发挥了特有作用。

  在配合农村中心工作上,农家书屋已经成为重要的平台。有同志总结的几句话,我认为很好,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的“新平台”,农村各项中心工作的“宣传站”,创业增收的“智囊团”,科技致富的“加油站”。文化建设虽然是精神层面的,但必须要找到一些抓手和落脚点,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只有像农家书屋这样抓实,才能落地见效。

  由于农家书屋贴近农民,设在基层,就近方便,好管实用,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事实证明,只要不断更新图书,从供给侧加以保证,从功能上不断拓展,农家书屋就能展现出长久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三、读书为要、化人为先,助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农家书屋是读书场所,必须把读书放在主体地位,做到读书为要、育人为先。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思想创造沉淀下来的全部成果,是传承历史、赓续文明、传播真理、推广知识、普及科学、资政育人的基本教材。现代社会每个人,要花20多年时间读书学习,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能继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现代人。全民阅读作为人类共同议程要义也在这里。

  虽然现代阅读载体多元化了,有手机、有网络、有视频、有智能终端,我们还是要让农家书屋不忘初衷,坚持以书为本、化人为先,让每个读者在读书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享受精神愉悦,增加知识力量,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们的精力要放在“读书化人”上,让智力健全的乡村人民群众精神立起来、脑袋富起来、能力强起来。我们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建设文化强国,而建设文化强国的主要目标是全社会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其中硬指标就是所有公民的“三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普遍提升。这个任务当然有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各类教育的责任担当,但对个人来说就是读书,只要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能厚重起来,我们的智慧就会激发出来,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就能胜利完成。我认为,我们下一步应当抓住这个核心问题,继续建设和使用好农家书屋。具体来说,有几点工作性的建议。

  一是落实责任、理顺关系,运用政策支持、填平补齐、转型升级、数字化等多种方法,继续抓好这个唯一能使在乡居民经常受益的文化基础工程,巩固提高、创新发展,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二是明确主体、管好用好,让农民自己以书为友。农家书屋是落户乡村、自管自用的文化阵地,是农民热爱和喜欢的自家事,让农民成为主体。所以要把农村人口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追求文化的主体意识培养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让他们在思想观念转变、乡村科技致富、健康文明生活、儿童读书教育中体悟文化的力量,增加建、管、用的热情,深交这个有知识的朋友,这是农家书屋活力之所在。

  三是分类指导、保障供给,合理配置好农家书屋资源,不断丰富阅读的内容。以产业、专业和人口结构为依据,分类指导供给书目。以专家评审、名家推荐和农民选书、乡村急需书目征集相结合的方法,完善采购、创新阅读资源配置机制,所选读物做到先进、实用、兼顾共性与个性需求,当前与长远需求相统一,使农家书屋存量图书保持合理结构,增量新书满足读者急需,让新老读者都有选择余地。

  四是拓展功能、提质增效,从“文化服务大众”的要求出发,扩充农家书屋服务功能。除了做好上述文化知识、思想教育阅读之外,还可以因地制宜,扩大服务功能,比如在书屋设立邮政点、快递接收站,既能服务群众,又能增加书屋管理人员的收入,巩固管理队伍。再如,开设第二课堂,为留守儿童或放学后孩子提供学习场所,支持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开展作者、读者见面互动,邀请作者、社会贤达等到书屋辅导读者、传授知识、培训技术,讲述历史和乡土故事,既引领阅读方向,又激发阅读热情,带动农村形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树立现代科学文明的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家书屋作为全民阅读在基层的思想文化阵地,就是通过读书为农民铸魂,为农村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文化氛围和知识力量。希望通过这次论坛的交流,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的农家书屋,让她更好地支撑农村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


原文链接:http://www.gzxwcbj.gov.cn/xwzx/gzdt/202205/t20220523_741730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