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江边的生命守护者
近日,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总决赛在浙江杭州举办。南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副队长郭慧仁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在他领奖回到南宁的第二天,记者在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队员们日常进行防溺水宣传的邕江边找到了他。
成立水上救援服务队
郭慧仁今年68岁,做志愿服务已经超过40年,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4000小时。
“我第一次下水救人是在1985年。当时救了一个从桥上跳进邕江的18岁女孩。”2010年7月13日中午,邕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溺亡事件,当时四五个还在读小学的男孩子相约到邕江游泳,结果不幸发生,这几个孩子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几个家庭失去了亲爱的孩子。郭慧仁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组织一支救援队伍在邕江边进行防溺水宣传,劝导那些没有带基础装备的业余游泳爱好者、没有大人带的小孩不下水,减少或者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他和妻子蒙瑞珍还有苏洁莹、刘朝光、韦桂宁等几位好友一拍即合。3天后,南宁市邕江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就成立了。每天晚上,志愿者准时到邕江边进行防溺水宣传。
志愿服务缺乏制度保障,一腔热血动念容易,坚持很难。2012年,水上救援服务队接受南宁市红十字会邀请,成为南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郭慧仁知道,这件事情大概可以一直做下去了。郭慧仁说:“刚开始是8个人,慢慢扩充到20人,如今已经发展到158人,12年间挽救了300多条溺水的生命。”
让救生知识成为常识
郭慧仁和队员们常年活跃在邕江边,群众亲切地称赞他们是“邕江边的生命守护者”。
他们穿着红马甲,在邕江边分发防溺水安全手册,宣传防溺水知识;划着皮筏艇,观察游泳市民是否有溺水征兆。他们还组织志愿队员参加培训,规范学习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紧急包扎等救生技能。
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郭慧仁介绍,158名队员分成宣传组、技术组、信息网络组、后勤组、外联组、财务组,再加上一个机动组,每组设置一个组长。每年五月到九月,每天晚上7时至9时,“红马甲”都会按时出现在邕江边,群众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看到他们,觉得十分安心,同时也觉得我们的城市是温馨和文明的城市。”游泳爱好者黄伯说。
除了自己救人,郭慧仁还想教会别人如何救人。他带领团队去到学校、社区、企业,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很多参加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的人,都是生平第一次接触心肺复苏和紧急包扎训练。”郭慧仁说,“当救生知识成为常识,自救和他救更规范、广泛,生命就能得到更积极有效的保护。”
坚守初心仍继续前行
捧着2021年度全国“十大最美救护者”的证书,郭慧仁认为这是属于每一位队员的荣誉。
12年来,郭慧仁和队员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像是相亲相爱的家人。队员除了退休人员,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机关职员,有的甚至还是学生,其中不乏受郭慧仁影响而加入这个大家庭的人。
雷志宁今年61岁,七八年前在郭慧仁的影响下加入了这个队伍。他目前是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技术组的组长,熟练掌握蛙泳、仰泳等4种不同的泳姿。如今他从一名救护员变成了救护师,除了培训队员之外,他还会去江边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教群众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护技能。
雷志宁两年前退休了,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志愿服务当中,向市民普及防溺水知识。他说:“和郭慧仁一起做志愿活动,家里人都非常支持,以我为荣,我觉得很自豪。”
潘以俊是一名80后的媒体工作者。前两年受到郭慧仁志愿服务精神的影响,成为了志愿服务队水上分队的一员,负责信息网络技术指导,帮助年长的队员们完成志愿时长登记等各种信息填报工作,并指导他们学习使用新设备。潘以俊把郭慧仁当成自己的榜样:“我会坚持志愿服务,绝不轻言放弃。”
“队旗上鲜红的红十字标志,对我们而言,是骄傲,也是责任。对老百姓来说,是安全、是信任。”守护在邕江边40年,郭慧仁已经把志愿服务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郭慧仁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帮助更多的人。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更美好!(秉心 实习生 陈瑶 王艳)
上一篇:唐旭胜:为社会带来感动和正能量
下一篇:覃成新:上班途中两次跳入江中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