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资讯 > 正文

厚植优势 扩大影响品牌建设助力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

  • 时间:2024-08-19
  • 作者:佚名
  • 来源: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 字号: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江苏精品”品牌战略,形成以国家品牌为龙头、省级品牌为主体、市级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全省拥有“2024中国品牌500强”35个,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1家,中国质量奖获奖数量、占比、覆盖门类均居全国首位。

  乘势而上,品牌建设成效可圈可点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建设,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制定并实施品牌战略,品牌质量显著提升,各类品牌数量和价值均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以国家品牌为龙头、省级品牌为主体、市级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

  品牌势能加速汇聚。我省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仅沙钢1家增长至2023年恒力、盛虹、沙钢3家,最高排名从第318名上升至第123名。“恒力”“徐工”“盛虹”“波司登”等4个品牌入选2023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29家增长至2023年的34家,企业平均品牌价值从120.8亿元跃升至502.8亿元。一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企业(产品)品牌加速涌现,如入选201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我省品牌主要集中在家电、纺织、钢铁、汽车、食品等传统行业,而在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我省涌现出协鑫、徐工、护佑、阿特斯、恒瑞、药明康德等一批新能源、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产品)品牌。

  品牌企业实力强劲。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4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均处于全国前列。共有亨通光电、阳光集团、博世(苏州)3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复神鹰、好孩子、上上电缆、南高齿等企业共获得36次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构建“江苏精品”认证评价标准体系,全省共704家企业720个产品(服务)通过“江苏精品”认证。

  产业品牌构筑优势。近年来,聚焦加快建设江苏“1650”产业体系、“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775”产业体系,我省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自主制造业和服务业品牌。在产业集群品牌方面,全省累计培育1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无锡物联网、苏州生物医药、徐州工程机械等“地标性产业航母”全国知名;11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培育认定首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5个。在“江苏服务”品牌培育方面,以接续实施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31”工程为抓手,大力培育服务业品牌标杆,累计培育认定242家省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262家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和47家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

  消费品牌成果丰硕。大力实施地理标志培育保护工程,累计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2件,获批建设阳山水蜜桃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震泽蚕丝等7个案例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典型案例,镇江香醋等14项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鼓励老字号企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累计入选中华老字号113家。以“水韵江苏”为统领,加快推进文旅品牌建设,共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25家,位居全国首位。阳澄湖大闸蟹等10个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实施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累计评选66个省级农业品牌精品,其中区域公用品牌17个、产品品牌49个。建立完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立313个目录品牌名单,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8个、产品品牌245个。

  勇闯海外,助力江苏品牌出圈出彩

  作为外贸大省,我省始终坚持将出口品牌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持续推动,出口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出口品牌加快海外布局。我省连续开展8轮“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评选,“2023—2025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共有474个品牌入选国际知名品牌、26个品牌入选跨境电商知名品牌,474个上榜品牌出口规模占全省出口比重超过10%,入选品牌企业在海外设立了近800个境外营销机构,拥有境外注册商标超6000个。

  优质品牌出海崭露头角。2023年我省出口家电572.8亿元,单月出口增速自2023年8月以来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扫拖地机器人出口32.8亿元,自主品牌的比重高达90.8%,涌现出追觅、添可、科沃斯等众多知名自主品牌企业,追觅2023年国际区业务同比增长120%,在意大利、德国等多地市场占有率第一。

  上市出口品牌加速成长。我省在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上市企业中有海外业务的企业从2012年的256家增长到2023年的527家、实现翻番;海外业务收入总额从2012年的112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308亿元,年均增速达18.6%,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超过20%。527家上市企业广泛分布在24个行业,排在前5位的行业企业数量占比达51.6%。

  新兴产业品牌迈向全球。近年来,我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品牌快速成长,涌现出天合光能、万帮数字能源、扬子江船业等一批新品牌。天合光能在海外设立了30多个销售子公司,多年来海外营收占比超过50%,2023年出口太阳能光伏组件81.4亿元,同比增长24.8%;万帮数字能源家庭储能系统入选2023年德国iF产品设计奖名单,产品样机也实现首次出口;扬子江船业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位列全球船厂第五、中国第一。

  协同发力,共促品牌战略落地落实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统筹谋划、久久为功,又需要创新理论、扎实推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近年来,我省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品牌企业积极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开展品牌宣传,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江苏品牌建设成就,努力扩大江苏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共同营造品牌建设良好氛围。

  顶层设计统领全局。我省相继出台《关于打造“江苏精品”品牌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老字号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实施品牌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为全面强化品牌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支持。突出以质量建设为抓手强化制度设计,研究制定《江苏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化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持续强化质量对品牌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围绕品牌培育、认证、评价和保护等,出台了相关专项领域的细分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对品牌发展的引导和激励力度。

  培育机制不断完善。我省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在全国率先实现商标数据与经营主体数据基本关联,并将商标数据纳入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建成IEC国际标准(南京)促进中心、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为企业和专家开展国际标准制定、项目孵化、标准研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服务。在产业集聚区、园区等建设共计317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9000余家。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持续举办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建设全国首家省级老字号数字化平台——江苏老字号数字博物馆。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开设同名账号,并在Facebook、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体开展宣传。

  创新品牌要素支持。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金融培育手段,通过品牌质押贷款、产业基金等新型金融手段为品牌发展提供支持。设立全国首只专门面向老字号产业投资的政府投资基金,并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金融支持方向)。开发“苏农担•农业品牌贷”业务,探索发放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和专利权等质押贷款。在全国率先设立江苏省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工业品牌)项目、地理标志培育和保护专项计划,设计推出了“水韵江苏”文化旅游统一品牌标识,积极推动中华老字号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自有品牌培育发展,鼓励省品牌学会、省品牌建设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自主、社会参与”的组织推进格局。

  品牌宣传接续推进。我省自2017年起,连续8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江苏展馆以“江海辽阔 苏韵未来——以品牌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组织140多家本土品牌企业集中亮相,精心打造江苏品牌展馆,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展现江苏品牌发展建设成就。活动期间,江苏展馆、企业展馆和美好市集参展品牌企业共开展新品首发、特色演出、品牌推介等特色活动10余场,开设“苏字号”直播间,邀请多位企业大咖、网红直播达人讲述品牌故事、参与现场互动,宣传报道天合光能、小天鹅、科沃斯、泸溪河、东皋孟家蟹包等多家知名江苏品牌,累计观看流量458万余次。活动现场展位咨询3.4万余人次,现场对接约1.5万人次,企业对接270余家,达成意向合作项目130个左右,涉及意向交易额6500多万元。

  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历史征程中,品牌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我省将凝神聚力、坚定信心,扎扎实实、持之以恒把江苏品牌建设工作做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书写江苏品牌崛起的新篇章。

  来源:新华日报

  


原文链接:http://jsip.jiangsu.gov.cn/art/2024/8/19/art_75877_113273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