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审查计划管理处副处长平超
“平超去援藏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熟知平超的同事都有些吃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审查计划管理处副处长平超是典型的“三门干部”,地道的北京人,从未出京工作过的他第一次离京工作便是奔赴“世界屋脊”——西藏。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派出的首批援藏干部人才,平超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援藏是一份荣誉,是一次淬炼,更是一份使命和担当。”进藏前,关于要努力推动西藏自治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西藏专利数据统计工作、丰富西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任务沉甸甸地压在平超的心里。如何推动这些任务落地落实,平超在工作笔记本上记下了众多关键点。
进藏后,平超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发现西藏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相较内地差距很大,要让知识产权在这片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扎下根,让创新的“格桑花”更好地在“世界屋脊”盛开,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特点的路径。
“沉下心,你只是在1000层的楼上工作,以援藏为荣,但更要以平凡践行。”平超在日记里写到。
从头开始,平超从西藏专利数据入手,通过对创新主体、技术领域、产业密集度等的热力分析,将一个个专利数据凝练具象成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图谱。一年半的时间里,平超多次深入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孜工业园区、林芝粤林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调研了解企业研发状况及知识产权需求。
一家因“东数西算”工程落户西藏的高科技企业提及的“对算力中心的专利布局较为困惑”,引起了平超的注意。该企业拥有西藏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西部地区大型的低成本超算中心。超算中心是创新聚集地,更是新领域新业态的代表,快速、完善的专利布局对企业而言是发展的刚需。平超基于多年审查经验,认为专利集中审查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占据市场优势。经该模式,这家企业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自身创新技术的系统梳理,明确了专利布局及技术研发的方向,而且手握一批专利,抢占了市场先机。
除了为企业补齐知识产权短板,平超还与同事确定了助推林下经济发展、助力固边兴边富民的工作思路,运用地理标志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以青稞、牦牛肉、冬虫夏草、松茸等特色产品为依托,讲述西藏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打造可品味可带走的“西藏印象”。为此,平超深入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四地市20多个县区和边境市县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和产业发展调研,挖掘地理标志资源,摸索出一条以帕里牦牛、亚东鲑鱼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地理标志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在平超看来,这些工作仅仅是援藏工作的开始,要解决西藏知识产权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还需要体系化、标准化的“良方”。
平超意识到科学谋划西藏知识产权顶层设计迫在眉睫,要将知识产权融入地方科技、农业、工业、商务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2023年,平超与处室同志共同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五年规划,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聚焦西藏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的堵点难点,出台了一系列中长期规划和专项工程,为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双重作用,助力西藏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援藏时间过半,平超的付出迎来了回报:2023年,西藏新增各类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使用企业6家,提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2项,成功申请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促进项目3个;国家知识产权局西藏业务受理窗口入驻自治区三级政务大厅,为创新主体推荐专利申请优先审查160余件,首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的本地化办理,质押融资金额超过3000万元。截至2023年底,西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1200件,新增发明专利299件,增长量同比翻番;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6.1万件,新增注册商标6117件,专利、商标主要数据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多次的下乡调研,让平超早已习惯了翻越5000多米雪山的缺氧、习惯了经过峭壁公路、发卡弯的惊险,习惯了在雪山垭口站一站,听一听长眠在这片世界屋脊的援藏战友的声音。平超说:“每次站在垭口,都觉得3年的援藏时间很短,能做的、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就像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执着、坚韧而又信念坚定,他们将自己作为‘铺路石’,将青春奉献给西藏,前仆后继地奋斗在西藏更好明天的道路上。”
当被问到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援藏工作感受,平超选了“平凡”二字,这不禁让人想起《士兵突击》里“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的经典台词。在援藏工作中,平超早已把自己视作千万“铺路石”中的一颗,期待着西藏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张彬彬)
平超(左二)在一家氆氇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