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服务 > 正文

来宾忻城多举措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 时间:2024-05-07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原标题:

  “三业互促”拓宽致富路

  ——忻城县多举措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来宾市忻城县地处大石山区,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忻城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县这一目标,立足农业大县实际,用乡村振兴统揽各项工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培育特色品牌、激发能人创业热情,打好宜业宜商“组合拳”、厚植就业沃土,当地成功撬动桑蚕、糯玉米、育肥牛、育肥羊、优质稻等“特字号”蓬勃发展,脱贫人口创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走出了以特色产业为根基,产业、创业、就业三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乡村振兴新路,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全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8097元,收入增速达14.94%;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0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1个百分点。

  以特色产业厚植宜商沃土

  眼下正值春茧采摘上市时节,在忻城县红渡镇红渡社区下镇屯蚕农黄海燕家门口,几名工人和她家人正忙着摘茧、选茧、装袋、过秤,忙得不亦乐乎。望着一袋袋白蚕茧变成了红票子,黄海燕的笑容更加灿烂。

  “今年春茧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错,每公斤鲜茧稳定在14元左右,我家已卖了两批,共收入2.3万元,照此行情,今年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黄海燕说,她家每5天出一批蚕茧,一年可养10—14批,请了5名工人,一年除去小蚕成本和工人工资,养蚕收入大概有10多万元。

  桑蚕产业是忻城的特色产业之一,该县通过扶持农户种桑养蚕、建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广现代化桑蚕产业示范基地、引进茧丝绸龙头企业等举措,打造了从种桑、养蚕、产茧到缫丝、丝绸面料一体化生产的茧丝绸产业链。2023年,全县桑园面积25.32万亩,养蚕户达7万户,产值23.6亿元。桑蚕产业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的29%。

  桑蚕产业是该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国家的倾斜政策、粤桂协作以及中央定点帮扶等有利条件,忻城不断加大产业投入力度,打造桑蚕、糯玉米、优质牛羊肉、优质稻等名优产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年至今年一季度,当地新增涉农合作社、小微企业、直播带货平台140多家。

  以能人创业激发宜业活力

  产业兴旺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市场环境。创业的创新和突破又为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促进了产业和经济的双向发展和共同繁荣。

  忻城县副县长韦献娟介绍,忻城高度重视能人回归创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上的重要作用,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努力优化环境,通过建立忻城籍能人库,由县领导每年与能人座谈交流,真心诚意地吸引能人返乡创业或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使能人在带动就业、提升群众收入的同时,还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勤劳致富、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

  返乡创业青年党员谭超定积极响应号召,于2021年返乡,与弟弟谭顺杰等人在果遂镇古抗村合作创办了忻城县共利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依托当地及周边发展种植业所形成的桑树枝和甘蔗叶等废弃秸秆,实行“秸秆回收—种植牧草—饲料加工—肉牛养殖—粪尿还田”生态循环肉牛养殖模式,发展肉牛养殖、母牛繁殖等养殖业,产销量逐渐增大。2022年该合作社荣获来宾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3年销售肉牛总收入达75万元,目前存栏肉牛80余头,解决2名脱贫群众就业。同时,通过一对一、以点带面帮扶指导,带动全村养牛40多户,为村里增加了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在忻城,像谭超定这样的返乡创业人才不胜枚举。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万才返乡 振兴家乡”系列行动,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重视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涌现出佰成皮具、开蒙医疗、共利、盛元等一批优秀企业(合作社);打造了忻城珍珠糯玉米、新圩“隆礼飞鸡”、欧洞黄金百香果等一批本土特色品牌;累计吸引3127名优秀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发展创业项目329个,带动群众就业5000多名,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720万元。

  以扩大就业育出增收硕果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鼓励创业,当地迎来了“特字号”大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劳动力留在乡村就业,减少农村人口外流,持续壮大地方经济。

  4月18日,在忻城县思练镇易地帮扶搬迁安置点鸿源小区,由返乡人才韦海新投资建设的佰成皮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40多名工人正忙着切割、缝纫、打包……据踩高车师傅陆美勤介绍,她是鸿源小区的搬迁户,从厂子投产起就进厂务工,每个月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一年收入有4万多元。

  “除了这家皮具公司,鸿源社区还有螺蛳粉、手袋箱包、服饰、运动器材、电子等类别的企业落户,让搬迁户5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鸿源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莫会萍说。

  在忻城县,建立帮扶生产车间已经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灵活就业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县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通过引进公司企业、提供公益性岗位、举办专项招聘会推介就业、粤桂协作劳务输出等举措,打好就业“组合拳”,端牢民生“大饭碗”。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共实现就业人数14.29万人,其中外出省外务工6.06万人,在广西区内、县域内就业8.23万人。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忻城县人社局局长韦锦春说,下一步,县人社局将继续紧盯稳就业保就业促增收工作主线,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的零工驿站,与当地零工市场互为补充,为众多求职群众和用人单位、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李晟 通讯员 蓝春青)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405/t20240506_677113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