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体验别开生面的三江侗族百家宴。
核心阅读
4月11日至15日,来自广西和台湾等地的新闻工作者、网红博主,深入柳州、桂林、崇左等地参加桂台各民族欢度广西三月三主题宣介活动,共同聚焦广西这片充满活力与潜力的热土,通过不同角度的镜头和笔触,真实反映广西的民俗风情、山水画卷、社会经济发展变迁,展现广西独特的魅力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魅力广西
共奏民族融合乐章
两岸同胞共同参加2024年中华一家亲——桂台各民族欢度广西三月三大联欢活动,齐声高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我们都是一家人》等歌谣,优美的旋律如同流淌的江水,连通彼此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情感共鸣;在欢快的多耶舞《大中国》中,两岸同胞手牵手,踏着同一节奏,奔赴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壮乡绣球情、快乐相传和敲响同心鼓等游戏,点燃了现场的热情,每一次互动都充满了欢乐与和谐……媒体团成员蒋雪林用相机定格下每一个欢快的瞬间,他说:“这些画面如同生动的画卷,展现了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亲情与友情,以及对共同家园的热爱。每一张笑脸、每一次击鼓,都是对‘中华一家亲’理念的生动诠释。”
“当地人民身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手持彩带,唱着动人的山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这就是广西独特的三月三歌圩节。”媒体团成员吴琼对着镜头娓娓道来。她表示,这次来广西,感受到广西人的幸福生活,也体验到广西人民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感情,“三月三的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都蕴含着广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广西三月三和台湾丰年节很像,都是通过唱歌跳舞进行大联欢,感觉像回家一样。”媒体团成员赖淑珍特意穿上台湾少数民族服饰,赶赴广西三月三盛宴,“这是我第一次来广西,特别想了解广西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亲眼见证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
走进美丽的侗乡——三江侗族自治县,两岸媒体人共同参与了别开生面的三江侗族百家宴,深度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在传统的侗家吊脚楼前,热情好客的侗族同胞们用精心烹饪的百家菜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两岸媒体人围坐在一起,品尝佳肴,交流心得,其乐融融。”媒体团成员蔡淑娟向《台湾导报》的读者报道。
这场百家宴不仅是一场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沟通。通过亲身体验侗族的习俗和风情,两岸媒体人深深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民族融合的力量。他们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情感联系,也促进了两岸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两岸媒体人还来到“侗乡鸟巢”,观赏盛大的侗族风情实景演出——《坐妹》。这场演出巧妙运用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和侗寨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舞台设计,全方位地展现了集侗族恋爱习俗、劳作场景、歌舞艺术以及民间风情于一体的“行歌坐夜”传统活动,同时还原了原汁原味的侗族文化风貌。媒体团成员杨雅晴表示:“《坐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侗族的乡土情怀、语言特色和独特韵律,不愧是三江一张闪耀的文化旅游名片。”
神奇广西
共绘绿色发展画卷
“在台湾就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是桂林’,一下飞机我就感受到这里春意盎然、绿树成荫。”媒体团成员陈薇如来到南宁后,很快就爱上了这座“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城市。她了解到,广西近年来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亮眼的成绩——广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国排名并列第一;柳州、崇左、桂林地表水质量跻身全国前五,柳州连续4年夺得全国“水质冠军”。陈薇如表示,此次媒体团活动恰好到崇左、柳州和桂林考察,这让她对绿色环保之旅充满了期待。
春光明媚,两岸媒体人来到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前。瀑布如一幅天然的水彩画,高悬于中越两国交界处,水流从高处的悬崖上奔腾而下,形成一道巨大的白色水帘,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媒体团成员卢梦诗、李嘉树坐上竹筏,兴致勃勃地来到瀑布前,拍摄坐竹筏游瀑布的短视频发布在视频号《台海时刻》栏目。在瀑布边上,两岸媒体人采访当地居民,了解瀑布的传说和保护措施,见证了广西在保护自然遗产的同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参观考察柳州紫荆花文化创意廊展览馆时,两岸媒体人体验了柳州“半城碧水半城绯”的浪漫与活力。展览以紫荆花元素为主线进行创意设计,通过图文资料、馆藏文物、3D影像、多媒体互动等手法进行综合展陈,在棕、白、灰色调的基础上,贯穿紫荆花主色,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让两岸媒体人对柳州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里就是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拍摄地点——‘黄布倒影’,秀丽的山峦和清澈的漓江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绝美的画面,给人山重水复之处突然柳暗花明的开阔感。”媒体团成员蔡如瑜手持一张20元人民币,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这是她第6次来到广西,却是第一次坐游船游览漓江。透过她的镜头,观众得以领略一个台湾女孩眼中魅力无限的广西。此次到广西参加三月三活动,她的目光聚焦于广西的秀美山水、特色美食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她表示:“我希望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和方式,推动两岸传统文化交流,特别是推介大陆的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等。”
壮美广西
共谱产业创新篇章
“柳州不但水质好,新能源车也是棒棒的!”吴琼走在柳州街头,惊奇地发现柳州人爱开一种“半截”的小汽车,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剁椒鱼头”。
为了探究这些“剁椒鱼头”为何能占据柳州车市的半壁江山,两岸媒体人走进柳州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据介绍,自2017年推出第一款新能源汽车以来,柳州快速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互动,在专用行车道划定、充电桩建设、停车费用减免等方面出台政策,培养用车环境。截至今年3月,柳州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突破200万辆。
两岸媒体人了解到,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还在于创新——让人啧啧称奇的智能驾驶、车载智能显示等智能化配套产品,已陆续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近年来,柳州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主线建设了一批实验室,谋划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上汽通用五菱厂区内的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其研发的混动发动机、智驾系统等技术成果,已广泛运用在五菱新车型上。因为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获选为广西科技改革优秀案例。
两岸媒体人进一步了解到,广西坚持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以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连续6年进入全国前十,打造了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园区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此次参访让两岸媒体人感触颇深,他们认为广西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广西产业的竞争力。(记者 冯辉 文/图)
上一篇:广西将举办漓江画派二十年系列活动
下一篇:人工林高质量发展看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