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宾市兴宾区陶邓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红白理事会作为这一活动的载体,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前办红白事,总是打肿脸充胖子,花费不少,还累得够呛。”陶邓镇茶枭村村民韦志宁感慨道。自从陶邓镇在茶枭村委珠母村、大邓村委黄绿村等村屯开展移风易俗示范活动以来,这种传统习俗开始悄然改变。红白理事会利用公共食堂作为活动场地,按照“六个统一”原则,规范红白事的操作流程和制度,使村民在办理红白事时更加便捷、节俭。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陶邓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举有威望的老党员、农民群众代表等作为红白理事会成员。这些成员在办事前提前介入,制度化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做到礼金、桌数、餐标、队伍、监督、场所的合理统一。同时,理事会还建议村民不使用奢靡的烟酒,并提供免费的打包盒、打包袋,鼓励村民珍惜粮食,减少浪费。
在这个过程中,大邓村委黄绿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潘文斌率先垂范,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深知,移风易俗工作要取得实效,党员必须走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说:“移风易俗,党员要先行。移风易俗要在村内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还要不断地迎合新时代文明理念,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更新的意义。”
前段时间,潘文斌的外甥举办酒席,他主动说服家人压缩酒席规模,简化菜品,避免浪费。在他的坚持下,酒席虽然规模变小,但氛围依然热闹,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还得到了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这一举动在村里引起了轰动,许多村民纷纷表示要效仿潘文斌的做法,节俭办红白事。
大邓村委黄绿村在红白事上抓住了“少数关键”,即老党员和老一辈人的意见。通过党员率先垂范,老一辈人转变思想观念,移风易俗工作事半功倍。潘文斌的事迹在村里传开后,更多村民开始理解和支持红白理事会的工作,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
为了进一步扩大移风易俗的影响力,陶邓镇积极引导各村探索红白理事会硬规定和软措施的作用,完善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制度,设立积分红黑榜,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这些举措让乡风文明有了“镜子”可照、有“标尺”可比。近年来,陶邓镇涌现出一批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
公共食堂推广移风易俗的模式不仅契合了村民的心理需求,更在陶邓镇其他11个村委引发了自发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的热潮。这些理事会利用村公共食堂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等内容贯穿其中,引导村风民风不断向好,助力基层治理。
如今,陶邓镇的红白理事会已经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它们以小组织的形式,理出了乡风大文明的新篇章。未来,陶邓镇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巩固和拓展红白理事会治理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记者 韦海臣 通讯员 罗雪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