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今年的提案多数跟网络文学有关,而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性提案即是关于设立全国性网络文学奖项。他认为,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但却始终得不到所谓主流文坛的承认,这是不公平的,同时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受访者供图)
网络文学效益要比被承认的效益大得多
1998年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发表拉开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大幕。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有文学网民4.65亿,有重点文学网站50余家,每天日更字数达2亿以上,年发表网络长篇小说10万部以上,原创作品总量达到2700余万种,现有各类网络作者约1750万人,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约61万人。
20余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曾联手、连续5年推介近百部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18年网络文学界还评选出20年20部网络文学经典佳作等。有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成为其他艺术样式与文化产业的母本。例如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琅琊榜》《庆余年》等,其阅读及观看人数达到上亿量级。
还有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品开始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北美地区,拥有上亿海外读者,被誉为可与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相媲美的四大世界级文化现象之一,成为中国人文化原创力的成功范例与有力佐证,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头部队和主力军。“有国外读者作者开始模仿中国网络作家,创作他们的网络文学,这说明我们的文学理念、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已经被国外所接受。”陈崎嵘说,这正成为一种模式,并进行全链条的输出。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主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了。网络文学实际发生的效益比我们现在所承认的效益要大得多。看不到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陈崎嵘强调,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艺样式,通过超越文学界的延伸,对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审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着越来越多的影响。
用传统文学奖项评价网络文学不公平
中国作协设有茅盾文学奖等四大奖项,近年来也允许网络文学作品申报参评。但网络文学作品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譬如,注重以网民的阅读口味选择创作题材,但有时厚重感显得不够;以玄幻、穿越、架空或异能等为主要表现方式,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作品较少;故事情节设置惊险激烈、语言生猛新颖,但艺术上尚不够成熟;因收费阅读机制和日更需求,篇幅结构往往超长,形成审读困难等。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有着明显不同的评价体系和评奖标准。所以,至今无一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得中国作协四大奖项。“那么大体量的创作者队伍,这么大的影响和这么独特的文学样式,我们现在不能轻视它怠慢它,而是需要为它设立一个自己的文学奖项。”陈崎嵘主张要从实际出发,从尊重网络文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将网络文学放进传统文学评奖体系中的操作不公平,严重影响社会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评价与认知,也与网络文学的实绩不相符。单独设立全国性网络文学奖项,能够弥补此缺陷。
陈崎嵘说,一些文学网站曾组织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评奖活动,但终囿于局部,号召力、公信力、权威性不够,效果不很明显。“长篇小说有茅奖,中短篇小说、诗歌有鲁奖,少数民族有骏马奖,还有儿童文学奖,网络文学的影响面、作用力能够覆盖的人群可以说已经大大超越了这些奖项。”
因工作便利,陈崎嵘与全国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负责人接触交流甚多,听到很多来自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的呼声,希望开展全国性网络文学评奖活动。
目前,为确保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对文学艺术类奖项实行总量控制、适当压缩的策略,但陈崎嵘认为,鉴于中国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和影响力,要特殊现象特殊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陈崎嵘建议在设立全国性网络文学奖项的实操过程中,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步骤。譬如,先从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网络长篇小说开始,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网络文学体裁拓展。
“独立奖项的设置,有利于网络文学的传播,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有利于加强对网络作家创作的引导,让他们走得更远,走得更高。”陈崎嵘最后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