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服务 > 正文

崇左市天等县:“二三四”模式推动文化建设

  • 时间:2024-04-13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近年来,崇左市天等县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二三四”模式,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基层文化品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两手抓”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在硬件方面,该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探索乡村文化建设新模式,不断拓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等阵地服务功能,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据统计,目前该县已建设13个乡镇文化站,乡镇覆盖率100%;121个行政村(社区)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121名文化专管员,建立了“一村一屏”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级覆盖率97%。在软件方面,该县积极挖掘本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时代意蕴,找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契合点,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近年来,该县创作舞蹈《打榔·打郎》荣获第六届全区基层文艺会演舞蹈类三等奖;以立屯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舞蹈《出山歌》荣获第八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三等奖;大型情景壮歌剧《天梦》荣登广西第十届戏剧展和中国—东盟周舞台。

  “三条路径”塑造基层文化品牌,提升基层文化品质。一是以展示非遗壮乡文化为主线,打造“世界非遗”品牌。利用霜降文化资源,从融合上做文章,开拓“节日+文化”“节日+体育”“节日+研学”等多元化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展现形式,邀请百万级主播助力、现场图文视频直播、全媒体矩阵推广三大线上渠道同步宣传推广,打造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活动品牌。二是以展示红色文化为主线,打造“红色都康”品牌。依托原广东军区306部队通讯连旧址,整合推出“立屯—岩林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利用重大活动契机,提高天等红色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三是活化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打造非遗文创品牌。深挖壮族霜降节、壮族打榔舞等本地非遗文化内涵,邀请专业团队开展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将非遗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将非遗文创产品推向市场,用市场化的手段促进民族文化传播。

  “四惠活动”全面开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天等县实施“文化志愿”服务惠民工程,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文艺下乡、体育健身指导等活动,将优质文化送到群众的家门口。2023年,全县累计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惠民活动194场次,惠及群众 16.4万人次。该县实施“戏曲进乡村”文艺惠民工程,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组织县文化馆、县非遗中心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共开展活动191场次,惠及群众11.5万人次。该县实施“送电影下乡”放映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小阵地、大作用的优势,积极在全县农村各地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近三年来,全县共放映公益电影5738场,观影人数达41万人次。该县实施“送图书下乡”阅读惠民工程,弘扬民族团结发展主旋律,向乡镇、校园提供政治、历史、人文科学、儿童读物等各类图书,丰富农家书屋、农村学校等地的阅读资源,促进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推动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特约通讯员 黄城松 覃日琴)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zyfw/202404/t20240408_676120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