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文化 > 正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 文明花常开

  • 时间:2024-03-02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原标题:

  山水甲天下 文明花常开

  ——2023年桂林市推进常态化创城工作综述

  新年伊始,迎着暖阳,行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路面、葱郁的绿植……一步一景,无不让人感受到这座秀甲天下的城市文明的脉搏。

  桂林,这座城市有颜值,更有温度。近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2022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结果,桂林市获“良好”等次,顺利通过了2022年度测评。2023年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之年,对桂林而言,是精神文明创建又一个崭新起点。

  创城永远在路上。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顶格推动、常态化推进、高质量落实,努力建设更有品质、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显魅力的文明桂林。

  守护青山绿水

  ——文明城市的“桂林实践”

  2023年4月27日,在漓江边上,参加完2023年桂林市青少年“保护母亲河——漓江”环保基金捐赠仪式暨保护漓江青年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后,青年志愿者小张和同伴弯下腰在河滩上、草丛里捡拾垃圾,一路上欢声笑语。“保护漓江是一件快乐的事,平时我们在江边散步时,看到垃圾都会捡……为提升桂林城市形象尽一份力!”

  悠悠漓江清如许,青山绿水桂林蓝。山清水秀是桂林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桂林建设文明城市的优势与特色。用心守护青山绿水,这在桂林已经成为深入每一位市民心底的“平常事”。老少齐心,这座文明城市前行的脚步就有了磅礴力量。

  桂林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温度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让桂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为了还老百姓更多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桂林市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持续发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截至2023年11月底,桂林优良天数比率97.0%,同比增加21天,臭氧浓度平均值1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9%,天气优良率和臭氧改善幅度居广西第一。

  ——2023年,地表水水质居全国第2位,1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23年,全市完成88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13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218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

  数据最有说服力,也为桂林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出了最好的注解。桂林市秉持一颗“匠心”不断探索,将城市管理提升为常态化、长效化的建设行动,坚持融“常”抓“长”。

  提升城市品质

  ——文明城市的“桂林高度”

  “创城常态化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幸福感不断增强!”家住南溪小区的秦阿姨说。城市更新日新月异、道路交通井然有序、文明风尚浸润人心……如今的桂林,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在推动常态化文明城市建设中,坚持“一把手”主抓责任制和包联机制,常态长效,全域推动,通过抓牢抓实月度专项督查、季度全覆盖督查以及问题反馈和整改提升,确保常态创建质量不断巩固提升。目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常态,各单位、各部门将企业创城工作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推动城市形象品质和载体功能实现新提升,群众每天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新惊喜。

  绿色是桂林最美丽的底色,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则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家门口就能邂逅“诗和远方”成为市民的普遍期盼。桂林市坚持把城市品质作为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推进山水、文化、城市、现代服务相融合,做到“一砖一瓦都入景、一街一道均成文”,改造后的背街小巷棠梓巷、棠梓西巷变身“打卡地”,科第巷入选“广西最美街巷”。深入实施“畅通缓堵”“红”“绿”特色景观提升等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把城区13条水系全部打造成水系公园。小东江穿山小街水系公园、漓江虞山桥头西北水系公园、南溪河公安宿舍旁水系公园等3个利用城区闲置地改造的水系公园,近期已正式向市民、游客开放。

  一系列措施彰显文化深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山水之城魅力,让桂林的“颜值”和“气质”都大幅提升。

  细化城市管理

  ——文明城市的“桂林温度”

  斑马线前,机动车停车让行;骑行途中,市民自觉佩戴安全头盔……点滴细节,折射出桂林街头文明交通风尚愈加浓厚。

  “通过看新闻,听志愿者讲解,我和身边的朋友深刻认识到佩戴头盔的重要性,骑电动车出行佩戴头盔已经成为习惯。”市民王先生说。不断细化城市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文明交通素养,是桂林市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缩影。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把城市管理水平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不断破解创城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针对我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通过扎实推进“一月二主题”专项整治,全年开展常态整治。通过“劝导+讲解+告知”开展严厉整治,消除电动车“飞线充电”隐患。与此同时,还对老城区交通路口进行人性化改造,开展文明出行宣教活动,实现老城区交通主要路口机动车守法率100%,机动车礼让率达98%以上,实现了治好一条飞线、管好一条车道、改好一批背街小巷、提升一批集贸市场的目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

  文明创建,向着百姓的利益“赶考”。一直以来,桂林市秉承“为民惠民”原则,力争把“文明创建”打造成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拥有更多幸福感的“民心工程”。为巩固创城效果,持续强化督查问效,坚持以测促创,“清单式”督促问题整改。市创城办组建工作专班,通过不定期进行督查暗访,及时发现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明确整改要求,督促整改落实,确保问题不过夜,细节不反弹。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督导、整改,城市管理不断细化,以人为本的城市温度也持续彰显。

  共享共治幸福城

  ——文明城市的“桂林探索”

  “灯泡坏了、马桶堵了、老人需要照顾,甚至年轻人找对象,大家都已习惯找社区志愿者……”家住七星区空明社区的居民陈先生说。心愿清单、服务菜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模式”,“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红娘”志愿服务队……说起社区里开展志愿服务的各种“新花样”,陈先生赞不绝口。

  空明社区是桂林市深入开展基层志愿服务的典型代表。多年来,该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共治共享新模式,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组织体系建起来、居民自治转起来、能人贤士找出来、居民群众动起来、社会组织引进来、区域资源聚起来,形成“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浓厚氛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的宗旨和理念,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文明城市的新模式,真正把创建的常态化变成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改善民生的过程。把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所求之上,让文明创建的“大道理”化为“幸福曲”,激发每个人都在为奏出最美和声不断努力。

  市创城办通过常态联合各城区创城办对全市42个申报社区开展民意入户测评工作,全面、真实、准确采集各项数据。此外,常态化的创城惠民活动在我市有序展开,86家市直单位持续深入社区开展“进社区访民情”“创城惠民宣传台”等创城惠民系列主题活动1655场次,倾听民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策划推出“微笑桂林”文明旅游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相关宣传图文、视频全网总阅读量超100万,活动曝光量达1000万,用微笑点亮山水之旅,用文明底色展现“桂林温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桂林人正用文明的标尺,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让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为山水名城的独特魅力贡献智慧和力量,让城市文明持续“保鲜”。(记者 张苑)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403/t20240301_674474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