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意见》对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等作出具体部署。其中,知识产权在助力育种创新、培育乡土特色品牌方面可以发挥支撑作用,体现出知识产权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凝聚动力,强化科技支撑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业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今年是我国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承上启下关键之年,《意见》从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角度,对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做了再强调、再部署、再推动,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为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重要一环,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有助于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激励育种创新;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让育种创新成果获得较稳定的经济回报,这可以更广泛地调动一些社会资源投入到育种创新中。
近年来,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显著增强,新修改的种子法扩展了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大了侵权假冒处罚力度,对于种业原始创新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目前,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加快了创新成果的涌现。
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意见》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部署,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等举措。
“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是提升农产品供给效率的重要推动力。”宋敏表示,《意见》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将有效助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注重“造血”,打造特色品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在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方面,《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近年来,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主体不强、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同质化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地域差异大,各地物产丰富,围绕“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要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方式把“土”味优势彰显出来,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加快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根本上还是要增强内生动力,更加注重‘造血’。”宋敏认为,一方面可从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入手,大力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实现扩量提质。当前各地的实践经验证明,地理标志产品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另一方面,需要注重产业融合,今年春节,许多地方的乡村民宿预订火爆,已经成为节假日消费的新亮点,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新品牌”。
一系列利农兴农的举措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涌现了许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迎着乡村振兴的春风,一幅知识产权勾勒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记者黄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