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系统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时间:2024-02-19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之一。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用系统思维加以推进、深化,用心用情在大学生的心灵里搞建设,不断落细、落小、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是重点群体之一。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才能在大学生中形成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最大化凝聚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它包含的每一个关键词都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汲取与运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其在传承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有助于大学生更好融入现实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广泛体现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之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鉴别和选择,尊道崇德,让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与社会共识相适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这不仅是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应尽的义务。

  一方面,价值观教育需统筹谋划。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其受到物质因素、精神活动等影响。如部分学生由于思想政治上的不成熟,容易受到一些西方不良价值观的迷惑,以至于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统筹谋划好价值观教育的引导方向,充分吸收和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合力。

  另一方面,价值观教育需系统推进。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复杂。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如建立健全行业制度、优化完善大中小学教材内容、规范媒体报道内容、统筹颁布政策法规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协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任务。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工作,需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

  筑牢高校阵地。就高校的角度而言,应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高校工作重要议程,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各环节。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校园网、校园广播、网络媒体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从学生身边事、社会热点出发,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贯穿到日常宣传工作中,以主流思想舆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家校共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可从平台构建、方法创新和素养提升上建立长效的家校互动模式。一方面,应搭建家庭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平台渠道,就人才培养目标、育人理念等加强家校沟通,多角度了解大学生的真实心理和实际需求,形成家校互补、协调一致的合作。另一方面,提升家庭与学校的育人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家长应转变思路、与时俱进,高校教师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与学生共同成长。

  社会共同参与。要发挥党委、政府在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的核心作用,明确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通过颁布政策法规、统筹教育资源等方式,依法保障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核心价值观主渠道的作用,找准价值观教育与人们道德情感的契合点,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人们心里。注重社会实践,将教育教学与传统节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研学实践、社会服务等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成龙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402/t20240218_673880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