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发展目标,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自强”,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广西正致力于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不仅是用文化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奋进之笔”、加快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考题,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必答题。
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涵育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引领力。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建设职业教育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是守正的必由之路,按照时代要求探索并创造职业教育文化实践的新路子、新模式、新方法,则是创新的内在要求。守正与创新构成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两翼”,共同涵育着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的引领力。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指导纲领与行动指南,并将其深入贯彻到推动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实践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和加强党对塑造职业教育文化新形态的全面领导,结合区情实际创设具体制度,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实。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让职业教育文化建设对内找准定位,积极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对外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要以守正创新赋能职业教育文化提升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沿着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方向走向自信自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内生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赋予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是涵养文化自信自强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传承和发扬,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表明,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通过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当代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例如,织锦、竹编、贝雕等广西传统技艺蕴含着精雕细琢的训技规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惠泽于民的技术价值、道技合一的职业追求等优秀传统文化。可通过建设具有行业特色、专业特色的传统技艺展示馆体验馆,善用数字技术打造线上资源平台等,不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渠道,更好挖掘这些传统技艺的时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展现其对培育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技能报国情怀等时代新风新貌上的育人价值。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铸牢构筑现代职教精神与职教价值的历史根基,厚植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的内生动力。
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汇集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人民的文化发展目标、依靠人民的文化发展方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文化发展归宿上。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根本价值取向。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期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构建家庭、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力量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政策法律上得到确立,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从“低层次教育”“好找工作”转向“高质量发展”“成就出彩人生”。为适应这一变化,政府应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发力,纵向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升学渠道,横向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的体制机制,为技能人才提供多通道、可持续成长路径。广西是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区中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份,地方职业院校应化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为发展动能,紧密对接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坚持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使技能人才在服务“向海图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发展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鼓励地方企业在技能培养、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助推优秀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文化建设。要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引导人人做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与贡献者,为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汇聚磅礴合力。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向心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支撑、关键内容进行系统部署,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感召人、教育人、引导人。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需要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上下功夫,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文化心理,塑造适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比如,加大大国工匠、广西工匠等榜样人物的宣传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声望,发挥先进典型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的示范激励作用,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政策宣传,开展职业教育文化史相关研究教育,优化技能荣誉激励体系等举措,营造全社会关心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努力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蔚然成风。加快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能够为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奠定更坚实的社会基础、提供更昂扬的文化精神条件。(林子琳 石月皎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强底色·多场域·巧协同’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23JDSZK1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