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多举措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28亿元,突破亿元大关;“礼县苹果”登上第八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品牌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6.44亿元;“武都橄榄油(武都油橄榄)”带动主产区过万农户通过种植油橄榄走上致富路……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一系列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效不断凸显。
“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以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为重点,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为关键,以支撑体系建设为保障,坚持抓增量提质、抓保护创新、抓转化运用、抓自身建设,努力为农民和企业增收及陇南‘三城五地’建设服务。”陇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魏和平表示。
强化政策支持助企纾困解难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统筹规划、政策支持是基础。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甘肃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要求,陇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陇南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绘制了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路线图”,成为指导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此基础上,为加大知识产权激励力度,陇南市出台了有关政策,为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魏和平介绍,自2022年以来,该市已落实各类市级支持资金124万元。
“知产”变“资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近年来,陇南市知识产权局在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上持续发力。“我们在对全市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联合有关单位举办了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培训暨银企对接会,搭建了‘政银企’三方交流平台,助力9家商业银行和12家意向企业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交流,全市共有6家企业与银行达成了合作意向。”魏和平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累计达1.28亿元。
知识产权保险在“增信”知识产权质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陇南市知识产权局积极鼓励知识产权保险、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转化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家企业为核心专利购买了相应保险,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提供了充分保障。此外,陇南市知识产权局还聚焦全市重点发展产业,积极组织企业申请省级知识产权计划项目,近4年省级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立项6件,涉及项目经费115万元,为促进陇南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提供了资金保障。
依托商标地标助力乡村振兴
跃动向上的数据,展现创新发展活力。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1.45万余件,同比增长11%以上,位列全省第二;“金徽”“成县核桃”通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体系在国外获得保护;全市注册集体商标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至8件;现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件……近年来,陇南市知识产权局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全市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加速释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进一步发挥地理标志在助农增收方面的作用,陇南市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武都橄榄油(武都油橄榄)”“武都花椒”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同时,该局加强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甘肃武都)建设指导工作,推荐“礼县大黄”申报甘肃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推动“武都花椒”“武都橄榄油(武都油橄榄)”“礼县大黄”等产业提档升级,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地理标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此外,陇南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地理标志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活动,持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2022年,全市地理标志产品年度总产值达55.02亿元,同比增长51.11%,为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魏和平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帮扶和指导力度,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将知识产权工作有机融入乡村振兴行动中,通过实施高价值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培育,促进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美丽陇南建设贡献力量。”魏和平表示。(通讯员党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