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系列解读④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强链作用不断彰显。《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进一步从专利转化运用的角度,对推进重点产业强链增效作出专项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在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的同时,为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发展提供丰沃土壤,扩大专利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
“《方案》通过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建设运行重点产业专利池等部署,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能够有效提升专利质量,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曹新明表示,《方案》推动形成技术供给与产业发展互动演进的发展格局,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新的动力引擎。
坚持创新强基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
《方案》提出以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为主体,协同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和发现一批弥补共性技术短板、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在此基础上,《方案》进一步强调,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推动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加快形成市场优势。
“提升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强链增效。”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任声策表示,《方案》强调了“培育和发现”,这提示企业和各大创新平台,不仅要关注“培育”,聚焦企业已拥有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高价值专利布局,也要积极去“发现”,主动挖掘自身潜力。在任声策看来,专利转移转化的成效离不开市场的检验,建立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应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鼓励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和发现更多紧跟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如此一方面避免专利与市场脱节,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企业信息搜寻成本、交易成本等,以此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助力重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在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方案》指出,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遵循市场规则,建设运营重点产业专利池。
“《方案》为绿色低碳产业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指明了工作方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是“碳中和”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承建单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将在专利转化运用中大有可为,应发挥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高标准建设和运行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集聚和运营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创新资源;组建绿色低碳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按照市场规则建设运营专利池,促进“强链”“护链”。
提升产业能级突出产业链竞争优势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我国企业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的联动效应愈加凸显。《方案》中专门提到“深入实施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出台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指引,推动创新主体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
“在新兴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先技术后标准’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要将标准化工作与技术研发工作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国际标准部主任胡浩表示,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必然有国际标准影响力,此项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激励我国创新主体在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领域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以“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引领产业发展、占据国际市场。胡浩提出,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协同机制不畅、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他建议,需要进一步建立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标准与专利之间的有机结合,加强信息流通和分享,同时,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更多的专家参与到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来。
此外,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方案》还提出鼓励探索专利开源等运用新模式。
“作为一种新兴的专利运用方式,专利开源不再强调对技术的独占,而是更为关注专利的公开透明与协作共享,这有利于迅速建立专利生态,实现市场开拓、技术聚集等目标。”曹新明表示,鼓励探索专利开源等运用新模式,能有效吸引业内企业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技术联盟提升产业能级,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在创新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等方面稳定提升产业链,确保产业链的安全畅通,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方案》针对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提出的每一项工作都存在很大的挑战,关键在于抓落实。”任声策建议,可以尝试先在个别重点产业进行试点,推动形成专利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有益经验,进而加快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记者黄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