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文化 > 正文

“百色手斧”增强文化自信底气

  • 时间:2023-12-30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原标题:

  纪念百色旧石器考古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

  “百色手斧”增强文化自信底气

  12月24日,游客走进位于百色市的右江民族博物馆,穿越“时光隧道”,感受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手斧是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技术含量很高的生产工具,用于挖掘植物、屠宰动物……”该博物馆馆长麻晓荣向游客介绍馆藏文物。

  百色考古发现旧石器始于50年前。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博物馆研究人员在百色盆地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并采集到10余件石器,拉开百色旧石器考古研究序幕。此后,百色境内发现20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以及砍砸器、手镐、手斧等多类型的旧石器数万件。

  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莫氏线”理论,认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只会制作粗陋的砍砸器等工具,没有手斧,是“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2000年,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百色旧石器的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指出百色发现众多具有阿舍利文化特征的手斧,并确认手斧年代距今80.3万年。

  “这从根本上动摇了‘莫氏线’理论。”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光茂说,2005年,考古人员在百色盆地发现原生地层中的手斧与玻璃陨石共存,进一步明确百色手斧的年代,证明在80万年前,亚洲古人类已在百色盆地制作出精良工具。

  近年来,百色坚定文化自信,从健全文物保护体系、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等方面发力,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今年是百色旧石器考古发现50周年,该市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我们和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共建公众考古基地,联合学校、景区、研学机构等打造文化传承基地,开展考古发现图片巡展、模拟考古体验以及‘百色文物我来讲’等活动,推动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项目建设,让文物‘活起来’、文化‘走出去’,引导更多人从以手斧为代表的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麻晓荣说。(记者 凌聪)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hcl/202312/t20231226_671823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