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培养时代新人必须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 时间:2023-10-31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当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产生着重要影响,涉及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的范围、力度和强度前所未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重视运用网络提高育人能力。

  提升网络育人能力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新时代,网络育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要求新挑战,不断提升网络育人能力意义重大。

  契合青少年心理需求和成长成才要求的重要举措。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不断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有助于青少年群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就必须坚持以青少年群体心理需求和成长成才要求为导向,以网络内容、平台、生态、文化、技术为育人支撑,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育人的重要途径。网络育人是“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网络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实际成效和时代新人的培养质量与效果。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清朗网络育人生态。

  当前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网络育人提供新的机遇,但也带来新的挑战。当前,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网络育人工作者专业性不强。培养时代新人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丰富的思政知识和育人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目前,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学校思政教师和宣传、学工、团委等行政工作人员,多数难以做到熟悉网络技术、储备育人知识、积累育人经验三者的有机统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育人工作的深度展开。

  网络育人内容难以吸引青少年。当前,网络育人内容理论化、学术化,说教意味浓,无法有效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虽然网络育人平台上资源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合理的归纳与分类,难以形成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非主流文化盛行,对网络育人内容产生冲击,大大降低了网络育人的效果。

  网络育人缺乏新颖手段形式。网络育人相比传统教育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多为填鸭式教育。如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录制网课投放到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时空的局限性,但“屏对屏”“键对键”的互动也影响了师生的有效沟通。网络育人多为孤立式、隔绝式的育人模式,育人主体之间缺乏横向与纵向的联动,难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提高网络育人能力,要有“互联网+”思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网络资源为载体,以提高育人能力为着力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增强网络育人意识。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对纷繁的网络信息缺乏抉择力与判断力,导致青少年网络问题频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网络育人的主体,要根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自觉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网络育人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把网络育人作为一种基本育人方式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坚持思想引领、价值导向、主动出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学校作为青少年网络育人的主阵地,要重视和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优化校园网络育人环境。优化内容供给,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流行元素和吸引力强的思政教育产品,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魅力。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发挥社交媒体等平台的思政教育功能。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监管,严格把关内容,收集、整理、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个人诉求,不断促进网络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善用网络育人资源。深度挖掘和整合网络优质资源,实现网络育人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最大化。大力开发、创新网络育人资源,以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创作源泉,挖掘其所蕴含的价值,结合时代新人培育规律,创造网络育人内容,丰富网络育人资源宝库。结合网络育人现实需要和青少年成长成才需求,推动网络育人资源更新换代,增强网络育人资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整合国内外育人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吸收借鉴各种优质育人资源,与自身育人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推动网络育人资源高效流通,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网上网下协同。综合运用网上和网下思政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整合网上网下思政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形成合力协同育人氛围。坚持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共同发力,建设好“大课堂”。一方面推进线下课堂教学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打牢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大力挖掘网络资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开阔视野,实现全方位育人。坚持线上专家与线下教师协同育人,以线下教师授课为基础,线上专家授课为补充,利用好“大师资”。坚持线上学习平台与线下学习小组结合育人,搭建好“大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王再新 作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主任、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xcsx/202310/t20231026_668890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