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政策发布 > 正文

河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

  • 时间:2022-08-30
  • 作者:佚名
  • 来源:河南知识产权局
  • 字号:

  

  地理标志是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产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高知识产权运用综合效能,加快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要适应经济社会对地理标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切实做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聚焦地理标志发展的现实性问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支撑产业发展为关键,以完善地理标志运用体系为基础,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着力提升地理标志价值内涵,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配置,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引导形成市场主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格局,切实提高地理标志的使用效能;健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 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协同推进工作落实。

  ——坚持统筹推进,以点带面。加强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地理标志各项工作。充分合理利用地理标志资源, 培育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发展以地理标志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健全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地理标志产业中来,引导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提供成功经验。支持各地出台具体政策措施,优先扶持特色主导产业,对不同产业市场主体实施分类指导,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坚持整合资源,繁荣产业。按照“繁荣产业、嵌入生态、传承文化”的思路,突出地理标志的品质、特色、地域、文化,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与区域自然历史人文优势有机结合,深刻丰富地理标志产业的文化生态内涵,弘扬区域特色产业文化和生态文明,促进相关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三)工作目标。到2021年底,建成10个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项目,培育20个地理标志知名品牌,地理标志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25年底,建成10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项目, 20个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项目,培育50个地理标志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类知识产权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全省地理标志产业链具备规模,服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强省新格局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体系。

  1.加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宏观统筹。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逐步将地理标志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纳入各地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完善工作会商合作机制。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作为“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前期预研重点。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相关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地理标志产业健康良性有序发展。

  2.加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政策扶持力度。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作为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县建设重点之一,鼓励支持各地围绕特色优势地理标志产业出台扶持政策措施,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产品提质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在条件具备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先行培育若干地理标志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以地理标志类知识产权为特色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研究我省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一并设立知识产权相关奖项的推进路径。

  3.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社会化参与。加强与发改、财政、商务、农业、林业、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工作协调,实现政策协同、业务联动和信息共享。加大地理标志信息公共服务力度,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相关信息归集、共享和查询检索等信息公共服务纳入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效用,围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加强技术指导、创业孵化、专利申请等公共服务,鼓励科研机构研发创新地理标志系列产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依法发挥地理标志服务机构专业优势,为地理标志产业提供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网店运营、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推进地理标志品牌市场化运作。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我省地理标志产业,利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各类互联网平台资源,推介河南地理标志品牌、推进地理标志系列产品线上经营,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助力我省企业“走上网”“走出去”,推动实现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二)深化地理标志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1.开展区域地理标志优势产业培育。开展地理标志支撑产业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探索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等多类型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支撑产业区域创新发展机制。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工程,立足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文化大省的实际,支持农产品、中药、茶饮、瓷器等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产品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地理标志品牌。依托信阳毛尖、新郑大枣、禹州钧瓷、灵宝苹果、洛阳牡丹、温县铁棍山药等优势地理标志,开展区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链条, 叠加文化功能,强化品牌运作,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探索形成若干地理标志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经验。

  2.完善地理标志产业化带农惠农机制。发挥地理标志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支持农业类地理标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农产品类地理标志品牌,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地理标志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将农户纳入地理标志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地理标志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推行“公司(协会)+地理标志+农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通过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增信融资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推动地理标志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推动地理标志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将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支持举办信阳茶文化节,加强原阳大米、正阳花生、汤阴北艾、舞阳麻鸡等区域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旅游功能,打造农业、加工业、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田园综合体。依托南阳、信阳、焦作、洛阳、三门峡等中药资源丰富地区,加强四大怀药、西峡山茱萸、嵩县柴胡、卢氏连翘、灵宝杜仲、方城丹参等地理标志中药材的运用促进。开展中药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河南本土中药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培育产业基地,实施中药品牌工程,扶持中药饮片加工和制药企业发展,推动“仲景”“羚锐”“太龙”“佐今明”等中药品牌发展,促进中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培育一批河南知名中药品牌。

  (三)全面提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

  1.开展地理标志品牌提升行动。建立地理标志品牌目录制度,在全省建立15至20个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工作试点,制定运用促进发展规划,建立产品目录和档案。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扶持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创新投资运营管理方式,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体,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名优品牌。

  2.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产业链条。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主体。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兴办参与度高、收益面广的地理标志产业;发挥不同市场主体在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中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地理标志品牌培育意识和能力;严格贯彻执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突出地理标志特色品质,打造品牌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地理标志品牌;加强政府引导,促进地理标志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引导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共同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开发利用;支持我省地理标志优势行业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协调本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监督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公平竞争,维护行业信誉。

  3.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特色与产地自然、人文因素之间关联性的个性宣传,通过诠释历史文化传承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加强中华传统技艺和文化产品中地理标志的运用推广,通过引导市场主体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推进传统文化产品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依托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体验式乡村旅游,通过地理标志产业与旅游消费结合,打造特色地理标志文化旅游产品产业。倡导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地理标志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的裂变效应。

  (四)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

  1.加强脱贫地区地理标志业务指导。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作为重要抓手,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创新发展模式。指导各地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产业。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帮扶长期效果,继续面向脱贫地区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专项培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持作用,做好信阳毛尖等重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建设。制定实施嵩县柴胡等中药材产业扶持计划,鼓励中药企业到脱贫地区建立中药材基地。引导各类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在脱贫地区建立原料基地、加工车间,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加就业岗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2.推广地理标志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发挥地理标志的兴农富农效用,坚持“用活一个地标,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推广信阳毛尖、禹州钧瓷、温县铁棍山药、道口烧鸡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成功经验。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持等多种措施,加强脱贫地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鼓励投资兴办地理标志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宁陵酥梨、鲁山丝绸、卢氏连翘、平舆白芝麻、确山板栗、吴坝大蒜等一批区域地理标志品牌。引导支持脱贫地区地理标志与知名电商企业对接,开展电商地理标志品牌专题推介、线上展会等活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特色地理标志产业可持续发展。

  3.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宣讲交流。继续面向脱贫地区举办知识产权系列宣讲活动,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结对帮扶。依托“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知识产权巡讲”等活动载体,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宣讲地理标志专业知识和运用案例。适时组织召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地理标志运用促进成功经验。

  (五)大力加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能力建设。

  1.实施地理标志专业服务提升计划。加大地理标志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熟悉地理标志实务和运用制度规则的管理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品牌服务机构,提升地理标志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引导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地理标志服务业务。

  2.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流通和展示推介。依托国家重点展会和知识产权大型展会以及“全国质量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品牌日”等活动,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市场流通和品牌提升。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辟地理标志专区,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展示推介力度。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鼓励脱贫地区开展农户网络购销对接,促进地理标志产品流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3.进一步扩大地理标志社会认知。加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类信息平台,宣传展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成效,突出地理标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推动拍摄专题片、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活动,激发企业运用地理标志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社会认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边、双边地理标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保护,增强我省地理标志国际影响力,加快我省地理标志走出国门的步伐。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各地要加强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协同,互通信息,整合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多方面的作用,着力构建企业做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社会共参与的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格局。

  (二)完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推动设立地理标志专项资金,对相关项目给予必要资助。推动地理标志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各地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共同研发适合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拓宽地理标志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注重宣传指导。做好政策宣传,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zjxx.hnpatent.gov.cn/policy/detail/3/10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