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两千个专利项目亮相专交会——
4个主题区域、2400多个专利项目集中亮相……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下称专交会)在大连举行,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魅力和力量。
在此届专交会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29位中国专利金奖获奖单位代表在现场领奖。这些获奖专利的权利稳定性高、技术先进性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此届中国专利奖89.2%的获奖发明专利属于专利密集型产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已经成为引领产业结构关键性变革的核心势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力基础和竞争底气。
聚焦前沿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此次专交会上展示的多个专利项目聚焦科技前沿,运用于一批“大国重器”,解决了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
堆芯是核电站系统中最核心、最复杂、技术最密集的部分,如何实现对堆芯内状态的高精度实时监测,是发展清洁、低碳、安全核电的关键内容。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的在线测量方法”(专利号:ZL201610478643.6),首次将堆芯内外多类型探测器与高精度理论模型相互融合,可大幅提升对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的精准监测。
中广核研究院物理软件研发室主任卢皓亮向记者介绍:“搭载该技术的三维堆芯在线监测与运行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监测、预测堆芯运行状态,提升机组启动和负荷跟踪的运行能力,更好辅助操作员制定运行策略。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我国23台核电机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0%,同时成为中国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标配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应用前景,对我国核电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形成重要推动力。”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技术。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分流再生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与工艺”(专利号:ZL201410175747.0)开创了二氧化碳捕集多级分流技术体系,使我国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能耗相比国外工艺降低20%。该专利已经被大范围推广运用,在国内外十余个碳捕集项目中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华能集团攻克了全国电站系统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创新方面,展现了使命担当。”作为获奖单位代表,中国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张涛介绍,华能集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价值专利,围绕世界首座12万吨/年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和世界最大燃煤电厂1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工程示范项目,构建“专利池”。截至目前,该集团累计拥有国内发明专利2307件,海外授权专利477件。
机械结构的安全监测与评估,是支撑高端化、超大型化工程机械制造运行的关键环节。由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臂架监测方法、系统、工程机械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专利号:ZL202010438466.5),在工程机械臂架结构的实时监测方面实现全方位创新,攻克了安全评估的痛点、难点问题。
“该专利成果基于自研的‘光纤—金属’‘光纤—碳纤维’一体传感结构,进一步突破精准感知载荷、全局识别响应、实时评估安全三大关键技术,形成了工程机械臂架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建立起‘云—边—端’监测系统,确保全面、实时、连续监测,有力保障了工程机械超长重载臂架的服役安全。”研发团队牵头人付玲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5大系列72款产品。比如,搭载该技术的3200吨履带起重机、全球最大的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首款1600吨海上风电履带起重机及系列泵车,确保了“华龙一号”核电站、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等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
此届专交会主题为“知识产权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升级方法和装置”(专利号:ZL201511034171.7)就与产业数字化息息相关。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数据在‘云’上生产、计算和沉淀。我们要保障的就是‘云’上数据能够流畅地存储、运用。”该专利发明人之一、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家稷告诉记者,在云计算领域,如何实现底层云操作系统安全快捷的迭代升级,是其核心关键问题。该专利首创独特的存储热升级方法,可以更好应对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升级过程中的非预期机器和硬盘异常,保证在不影响上层用户业务的前提下,安全、稳定快速升级和迭代底层的存储服务。目前,该专利所支撑的存储服务已广泛应用于中国铁路购票客户端、杭州亚运会等重要场景,为全球数百万客户提供服务,累计服务超9亿人次。
关注民生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金奖专利代表着先进技术,同样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在专交会中国专利金奖展示区,记者看到了创新成果描绘的人类美好生活图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藏粮于技而仓廪实。记者在展区里看到了一件特殊的发明专利“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310516269.0)。
“这件专利保护的是一种除草剂——喹草酮。”该专利发明人之一、先达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光富向记者介绍,喹草酮是一种对高粱高度安全的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尤其对野糜子、虎尾草等高粱田重大恶性杂草具有特效。与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的常规防治手段相比,该专利产品不仅能提升工效,还可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高粱平均增产13%以上,解决了高粱田“超级杂草”无药可治的技术难题,为高粱及白酒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截至2022年12月,专利产品喹草酮累计推广应用近400万亩,农业增收超过8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突破同样令人振奋。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专利“HIV感染的肽衍生物融合抑制剂”(专利号:ZL03816434.5)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长效 HIV融合抑制剂、原创抗艾滋病药物——艾可宁(注射用艾博韦泰)的核心化合物专利。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谢东介绍,上述抑制剂是全球首个利用人体自身白蛋白体内共价结合技术实现多肽长效化,成功开发上市的药物。“未来,公司将以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为契机,加强重点领域高价值专利布局,解决更多领域成药性的关键技术,持续提高新药研发的质量和效益。”
在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榀上红下黄的车门防撞梁引来不少参观者上手敲击,感受其强度和厚度。这是该研究院所拥有的发明专利“一种制造机械零件的方法、模具和系统”(专利号:ZL201210594172.7)的应用成果。该专利基于结构件数字化成型,全面突破工艺、模具及装备等关键技术,可实现复杂结构超高强度钢结构件的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制造。
“应用该技术,车用结构件的生产工序可减少50%以上,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同一结构上不同部位不同强度的复合。比如,这次展示的车门防撞梁,红色部分为了防撞击保护人体,强度最高达到1650兆帕;黄色部分注重变形吸能,屈服强度约800兆帕。”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形成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单忠德介绍,“目前,该专利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结构件的轻量化设计制造,已在比亚迪、一汽红旗、大运汽车等20余家企业落地,为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精密化、绿色化、智能化及生物化方向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示范。”
“裸眼3D”是显示领域的“热词”。透过屏幕,我们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此次获奖专利“一种全彩化发光器件及显示模组”(专利号:ZL201910583699.1)让屏幕更清晰。
“这件专利创新性地采用光学界面全反射结构抑制超高清 LED显示屏中因微小芯片间距导致的光串扰问题,实现了 LED发光器件的微型化、高亮度及高对比度等特点,形成了自主创新的 LED超高清显示封装关键技术。”该公司核心研发骨干赵龙告诉记者,该专利的相关成果凭借创新技术及高品质的特点,已应用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重要赛事,以及成都春熙路太古里、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等国内城市商圈,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画质和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历时3天的专交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创新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我们期待,未来更多专利项目精彩亮相,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列车”高速前行。
潍柴动力发动机
铁建重工盾构机模型
悬挂式单轨车辆模型
氢能源展区
车门防撞梁
华龙一号”模型
(文字吴珂李杨芳图片曾嘉刘姝言设计姚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