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父亲的“教鞭” 带领学生实现梦想
——记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副校长彭春艳
彭春艳指导学生们阅读。受访者供图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副校长彭春艳与教育事业结下的不解之缘,与她父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如今,她已有25年“教龄”,但比起父亲40年小学的教育生涯,彭春艳的教育之路似乎更丰富多彩一些。
父亲就是最好的榜样
自彭春艳记事起,学校便成为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的父亲在县城小学教书,还未到学龄的她时常会拿着一张小板凳跟着父亲去上课。每次父亲在教室里讲课,神采奕奕、慷慨激昂,她便一个人坐在教室外,细心聆听、满眼崇拜。她回忆说:“记得有一次父亲在讲红军的故事,教室里的哥哥姐姐们完全被吸引,我当时就觉得父亲太威风了,这是我第一次崇拜教师这个职业。”
20世纪80年代初期,教师的待遇并不高,但彭春艳的父亲还坚持拿出一些工资帮困难学生买作业本。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很艰苦,彭春艳的父亲就经常带着这些孩子到家里吃饭。父亲的一举一动,深深感染着彭春艳,在她7岁时,她便在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今后也要像父亲一样,当一位人民教师。
接过父亲的“教鞭”
1998年7月,彭春艳从百色地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隆林各族自治县民强村小学任教。到校报到那天,她的父亲把用了一辈子的试卷刻字钢板和刻刀塞进她的行李,对她说:“从现在起它们归你了。”在当时,这两件物品可是山村教师的“法宝”,是印刻试卷必不可少的利器,对彭春艳来说,这就是她与父亲的“接班仪式。”
接过父亲的“教鞭”,彭春艳翻越一座大山,来到了学校。初出茅庐的她多少有些兴奋。但山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还是超出了她的预想,学校经常断水,需要到村子外的河里挑水;买菜不方便,需要常备易保存的黄豆和土豆。彭春艳渐渐地适应了乡村教学生活,她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每天早上,她带着孩子们到教学楼边的苦楝树下晨读。在这所乡村小学,彭春艳并未觉得艰苦,反倒有了重回童年、看着父亲教书的感觉,这让她更深爱自己的职业。
从“小教”到“幼教”
1999年,因工作调动,彭春艳来到隆林各族自治县机关幼儿园任教。从“小教”到“幼教”,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回忆说:“‘幼教’老师要会唱会跳,这是我的短板,父亲察觉出了我心中的苦闷,于是他不声不响地给我买了一架电子琴,每天让我在家苦练基本功。”彭春艳很快学到了新技能,渐渐地,她成为了孩子们眼中亲切的“大姐姐”,这个会唱歌、会弹琴、会跳舞的“大姐姐”每天都给孩子们带去很多快乐。
仅一年的时间,彭春艳完全适应了“幼教”这一新角色,并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2000年,她被评为该县优秀保教工作者,幼儿园园长也把她树立成了全园的典型。回忆起那段时光,彭春艳说:“没有耐心和爱心是做不了‘幼教’的,幼儿园几年的工作经历改变了我急躁的性格,这对我未来的教育生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幼教”到中学教师
不喜欢“安逸”日子的彭春艳后来拿到了本科文凭。2004年,她的工作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这一次,她被调往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在办理调动手续时,她所在的幼儿园会计说:“人人都想往幼儿园跑,但你是我们建园以来第一个从幼儿园调到初中的。”
怀着对新工作的憧憬,彭春艳走进了中学。为快速贯通初中课程,彭春艳连续两年坚持手写教案,每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2006年,她执教的第一届毕业生在中考里一炮打响,全班语文科100分以上的有38人,平均分列全县第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彭春艳深知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她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要用语文的方式打开看世界的窗。每个学期,除了完成固定的课本教学外,彭春艳会组织学生们参加语文课本剧展演、演讲比赛、辩论赛,或通过看电影的方式,让学生们分析电影布局、线索、语言、人物形象等。正因为有了不同的历练,彭春艳所带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都取得很好的成绩。2016年到2018年,她连续执教三届毕业班,均获得百色市中考指导一等奖。
从教育者到管理者
2012年,彭春艳开始担任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新使命在肩,她立志要做业务的排头兵、教研的引路人。于是她带头参加各类教学竞赛,2012年获得广西首届信息技术融合赛课百色分赛区一等奖;2016年获得百色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技能竞赛一等奖;2019年代表百色参加自治区基本功大赛,获得三等奖。她还积极撰写论文,在《广西教育》《中学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
不仅如此,彭春艳还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她带领团队创建的“515”模式已向外推行。组织人员对教学实践的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出刊了《观摩415课堂心得体会汇编》《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汇编》等资料。因勤奋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成绩,她先后获得“百色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隆林各族自治县优秀教育工作者”“隆林各族自治县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如今,她是百色市初中语文教研核心小组成员、百色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并从2021年起担任隆林各族自治县政协委员。
面对荣誉,彭春艳说:“父亲是我的引路人,长大以后,我也成为了他,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成为学生们的‘灯塔’,我会继续躬耕‘三尺讲台’,带领学生们实现梦想。(记者 梁力升)
上一篇:蓝田龙:用心用情写好“驻村答卷”
下一篇:廖学泽:“逆行”的救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