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出版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出版流程 > 正文

周锡生、何秋萍:彩调伉俪传承非遗文化 义教百名“小戏骨”

  • 时间:2023-08-26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字号:

  周锡生,男,195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何秋萍,女,1958年4月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常务副团长。2021年周锡生获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城彩调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夫妇二人一生与彩调结缘,将毕生心血倾注在柳城彩调的教学和传承工作上,退休前夕返乡创建“老还童”彩调剧团,开设少儿彩调培训班,培养近百名少年彩调演员,使濒危的柳城彩调得以重获新生。

  矢志发扬非遗文化,为彩调倾注半生心血

  大埔镇靖西村是柳城彩调的发源地,周锡生、何秋萍二人早年时师从当地的“八仙班”学习彩调。1978年周锡生被调到广西彩调剧团担任专职编剧。2010年,年近退休的周锡生回乡开展彩调现状普查,发现活跃在舞台上的彩调演员中找不到一个年轻人,年轻观众也越来越少。周锡生不由得多了一份担忧,他将这个情况上报给自治区文化部门。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周锡生和爱人何秋萍带着抢救柳城彩调的使命回到故乡,挥洒半生余热,力挽日益式微的柳城彩调。

  立足初心使命,用彩调唱响新时代赞歌

  回到柳城,周锡生就将彩调老演员们集中起来创办了“老还童”彩调剧团。剧团没有专门的场地,为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夫妻俩咬牙拿出退休积蓄,回何秋萍老家靖西村在祖屋宅基地上新建了排练场地,还购置了乐器、服装等装备。剧团演出任务繁重,古稀之年的周锡生仍然废寝忘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演出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凭着夫妻俩的这份热爱与付出,柳城彩调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传递非遗传承火炬,培育百名彩调“小戏骨”

  剧团演出虽大获成功,但周锡生知道如果没有年轻人来学彩调,发扬彩调还是一句空话。他四处动员,却总是无功而返。正当没有头绪时,周锡生忽然意识到传承彩调可以从娃娃抓起。孩子们天性灵动,正处在可塑之期,是学习彩调的好苗子。为此,周锡生、何秋萍夫妻俩在2013年创办了“老还童”彩调剧团少儿彩调培训班,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免费向孩子们授课。对彩调班的孩子们而言,夫妻俩不仅是老师,还承担着家长的角色。每当家长没有时间来接孩子,十几个小孩经常在这里吃住,公益彩调培训班又变成了公益全托班。

  十余年来,夫妇俩的彩调剧团累计招收了近百名少年彩调演员,他们经常到各个乡村进行演出,还登上过广西彩调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中秋联欢晚会等舞台。2019年7月,由夫妇俩培养出的韦寅洁和黄嘉善赴上海参加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凭借彩调经典剧目《王三打鸟》片段“四门摘花”,一举摘取了“全国地方戏曲小梅花金奖”。

  如今柳城少儿彩调不仅在县、市内家喻户晓,在广西区内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濒危的柳城彩调得以重现生机。“百年沧桑老八仙班逢盛世,十载含辛少儿彩调值华年”,这幅周锡生亲笔书写的对联,正是夫妻俩热心传承传统艺术,奉献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照。(柳州市文明办)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bhr/202308/t20230817_665292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