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24日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们的回信中勉励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这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舞蹈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时间、空间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以肢体创造美、传递美,具有生动鲜明情感表现力,能通过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滋润人们心田、提升文化素养。新时代的舞蹈工作者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自觉承担建设文化强国的职责使命,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蹈艺术作品奉献给人民,做新时代的舞者,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然要求。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舞蹈创作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如,舞蹈作品《春会来》以抗疫战线为主题,极富新意地表达了人们在疫情逆境中温暖彼此,共同迎接春天到来的坚定信念;《远山不远》围绕“教育脱贫”主题,以201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为创作原型,利用灵动的肢体语言、温暖的人物故事,展现当代青年不负韶华、逐梦前行的青春风采;《清清甘泉水》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异地扶贫搬迁为素材,通过独特的民族性舞蹈语汇讲述了当地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攻克艰难险阻,实现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这些优秀的现实题材舞蹈作品,聚焦时代热门话题,直面教育、医疗、乡村等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既有敏锐捕捉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又有善于发现美、展现美的创造力。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舞蹈艺术创作,一方面不能生搬硬套,要挖掘现实故事背后蕴含的真情实感,将其转化为深入人心的肢体语言;另一方面不能凭空虚造,要实事求是地将现实与浪漫、抽象与具象、艺术性与故事性巧妙融合,以舞蹈艺术之美书写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优美画卷。
坚持守正创新是实现舞蹈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守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脉相承,能够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就是舞蹈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这部舞蹈诗剧既延续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特色与国宝《千里江山图》的美学精神,又运用当代艺术语言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审美范式,并非照搬原貌,而是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对我国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做到源于《千里江山图》又超越了《千里江山图》。因此,舞蹈艺术的发展突破,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尊重舞蹈艺术发展规律,将“守正”中华文化价值与“创新”艺术审美价值有机结合。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薪火相传、连绵不断,持续在历史进程中创造新辉煌。
坚持科技融合的创作方式是促进舞蹈艺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的科技手段,为舞蹈艺术的表达带来更多可能性。科技赋能舞蹈艺术,可以实现舞蹈语言形式的创新发展,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建立起相互沟通、对话、理解和欣赏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随着信息革命、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艺术形式的边界正逐渐消融,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催生了新的艺术语言,拓宽了艺术表达空间,丰富了艺术审美内涵。近年来我国涌现的一些优秀舞蹈作品充分彰显了这一转变。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星出东方》《朱自清》《大河之源》《到那时》等作品,大多通过新媒体投影、3D舞台布景、AR增强现实等技术,突破传统剧场对舞台叙事的时空限制,再借助声、光、电、实体装置等媒介的融合,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观感体验。由此观之,借助科技提升舞蹈艺术创作水平,首先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上“引进来”,吸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优质资源,融合不同领域的媒介、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促进中华美学意蕴与当代审美体验的互融互通。其次,要实现“走出去”,利用当下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新媒体平台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比如将作品中经典片段制作成小而精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最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促进舞蹈艺术高质量发展,要体现科技之新,避免炫技之繁,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体现独特的艺术效果。这样,舞蹈艺术才能不断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添砖加瓦。
(作者:黎婕、聂茂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
下一篇:向狠抓落实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